古代名物 > 醫藥類(下) > 金石部 > 石 > 花蕊石 > 花乳石 花乳石 huārǔshí
古代名物 > 地物類 > 石部 > 器石 > 花乳石 花乳石 huārǔshí 亦稱“花蕊石”。石類。出河南、陝西、四川等地。色黄,體至堅重,形之大小方圓無定,可製器、入藥。黄石中間有淡白點,以此稱花蕊石,亦稱花藻石。字亦作“蘂”。宋·米芾《硯石·性品》:“花蘂石亦作小朱硯。”明·文震亨《長物志》卷六:“屏風之制最古,以大理石鑲下座精細者爲貴,次則祁陽石,又次則花蕊石。”《三才圖會·珍寳》:“花乳石出陝州閿鄉縣,體至堅重,色如琉黄,形塊有極大者,人用琢器。”參閲明·李時珍《本草綱目·金石三·花乳石》。 花乳石药名。出《嘉祐补注神农本草》。即花蕊石,详该条。 花乳石huā rǔ shí《本草纲目》石部第10卷花乳石(8)。药名。 【基原】为变质岩类岩石含蛇纹石大理岩的石块。 【别名】花蕊石(《嘉祐本草》)。 【性味】酸涩,平。 ❶《本草纲目》:“酸涩,平,无毒。” ❷《本草经疏》:“酸辛,平。” 【归经】厥阴经血分。 【功用主治】化瘀,止血。治吐血,衄血,便血,崩漏,产妇血晕,死胎,胞衣不下,金疮出血。 ❶《嘉祐本草》:“主金疮止血,又疗产妇血晕,恶血。” ❷《玉楸药解》:“功专止血。治吐衄崩漏胎产,刀杖一切诸血。” ❸《医林纂要》:“泻肝行瘀血,敛肺生皮肉。” 【用法与用量】内服:入散剂,一至三钱。外用:研末撒。 【宜忌】凡无瘀滞及孕妇忌服。《本草经疏》:“无瘀血停留者不宜内服。不由内伤血凝胸膈板痛,而因火炎血溢以致吐血者,忌之。” 花乳石huārǔshí即花蕊石。详该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