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芦沟桥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芦沟桥

芦沟桥

汉族桥梁传说。流传于北京宛平一带。相传芦沟桥这地方原来是个渡口,有个姓田的摆渡人。一次船上坐了个姓芦的山西大商人,姓田的见姓芦的带了大量的金银,便起了歹心。他把姓芦的晃到河里,捞到一笔外财,变成大商人。这事被河边寺里一个老和尚看到了。后来姓田的生了个儿子特别娇惯,五六岁的时候,老和尚就教姓田的儿子天天打爸爸三个嘴巴。姓田的没办法,就找老和尚问办法。老和尚叫他回去问自己的儿子。儿子就照老和尚教的话说:“你贪财把人推到河里,我不打你长不大。”姓田的心虚,又来找老和尚问办法。老和尚说,你把所有的财产拿出来,在这永定河上修一座桥,儿子就不打你了。姓田的就照老和尚说的修起了一座桥。因修桥是为偿还姓芦的账,所以称作芦沟桥。

☚ 天安门的石狮子   颐和园的铜牛 ☛

芦沟桥

 见建筑条。
古代名物 > 交通類 > 橋梁部 > 拱橋 > 盧溝橋 > 蘆溝橋
蘆溝橋  lúgōuqiáo

同“盧溝橋”。

芦沟桥

又称“卢沟桥”。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石拱桥。位于北京西南郊,跨永定河(金时称卢沟桥)上。始建于金大定二十九年(1189年),成于明昌三年(1192年)。是1937年“七七”事变发生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已复修4次,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于老桥旁建有新桥。

芦沟桥

Logou(/Marco Polo) Bridge

芦沟桥

我国古代著名联拱石桥。位于北京西南十余公里的永定河上。永定河在唐代曾一度叫作芦沟。该桥始建于唐,屡毁屡建,金代才建成石桥,历元、明、清、三代的修建始成十一拱的联拱桥。桥长二百六十五米,桥身二百一十二米,每孔净空约十六米,面宽约八米。桥上石栏狮柱历来脍炙人口,闻名中外。据1962年北京文物工作队调查,共计大小狮子四百八十五个,神态各异,或互相嬉戏,或交头接耳,或昂首耸耳,或子母抱负,造型之妙,叹为观止。1937年7月7日,侵华日军向该地驻军大举进攻,我驻军奋起抗击,是为七七芦沟桥事变。自此我国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参见“七七事变”。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14:3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