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根lú gēn芦苇的地下茎:就连菱角、鸡头、苇叶、~得了风露,那一股清香就令人心神爽快的。(八十·1983) 古代名物 > 醫藥類(上) > 草部 > 根 > 蘆根 蘆根 lúgēn 禾本科植物蘆葦的根莖。鮮蘆根,又名活水蘆根。呈長圓柱形,粗如指。表面黄白色,有光澤。乾蘆根呈扁圓柱形,黄白色,節間有縱皺紋。主治熱踩嗽,胃熱嘔吐,肺痿,肺癰。並解河豚魚毒。南朝梁·陶弘景《名醫别録·草部·蘆根》:“止小便利。”明·李時珍《本草綱目·草四·蘆》:“根,氣味甘寒,無毒。主治消渴。” 芦根rhizoma phragmitis清热降火药。出《本草经集注》。见《安骥集药方》。又名芦苇根、苇根、芦竹根。为禾本科植物芦苇Phragmites communis Trin.的根茎。切段,晒干入药。中国大部地区均有分布。甘,寒。入肺、胃经。功能清热生津,除烦止呕。主治:❶肺痈, 与冬瓜仁、薏苡仁、桃仁同用, 如苇茎汤(《千金方》)。 ❷牛马伤风感冒, 配白茅根、苍术、红枣等。 ❸湿热黄疸, 与黄芩、栀子、茵陈配伍。 ❹尿闭、尿血, 与车前草、白糖配伍。 ❺胃热呕吐, 与竹茹、代赭石、石膏、旋复花配伍。牛、马50~150克; 猪、羊15~30克。为末或煎汤灌服。脾胃虚寒者忌服。本品含薏苡素(coixol)以及蛋白质5%、脂肪1%、碳水化合物51%、天门冬酰氨0.1%。芦苇含纤维素48~54%、木质素约18.2%、木聚糖约12.4%。另含氨基酸、多量维生素B1、B2和C。芦根有利尿及溶解胆结石作用。体外试验对β-溶血性链球菌有抗菌作用。能解鱼、蟹、河豚中毒。 芦根药名。出《本草经集注》。又名苇根、芦柴根、芦通、芦芽根、甜梗子。为禾本科植物芦苇Phragmites communis (L.) Trin.的根茎。主产安徽、江苏、浙江、湖北等地。甘,寒。入肺、胃、膀胱经。清热,生津,止呕利尿,透疹。 ❶治热病烦渴,鼻衄,齿衄,胃热呕哕,噎膈,反胃,肺热咳嗽,肺痈,肺痿,小便热涩,麻疹。煎服:30~60g。 ❷解河豚鱼中毒。鲜品0.5kg,捣汁或煎服。本品含薏苡素、天门冬酰胺。尚含对羟基苯甲醛、香草酸等。干粉可缩短家兔血浆复钙时间。体外可抑制溶血性链球菌。其含的多糖可促进免疫。 芦根别名芦苇根、芦苇。多年生草本,高2—5米。茎直立。叶互生。圆锥花序,顶生。颖果能随风飞散。疆内均有分布。具有清肺、胃热、养阴生津、止呕吐的功能。药用根茎。主治肺痈、支气管扩张、胃热呕吐、麻疹不出等病症。 芦根lú gēn《本草纲目》草部第15卷芦(45)。药名。 【基原】为禾本科植物芦苇的根茎。 【别名】芦茅根(《会约医镜》),苇根(《温病条辨》),芦菇根(《草木便方》),顺江龙(《开宝本草》),水蓢 《岭南采药录》),芦柴根(《南京民间药草》),芦通(《江苏植药志》),苇子根(《河北药材》),芦芽根(《山东中药》),甜梗子(《四川中药志》)。 【性味】甘,寒。 ❶《别录》:“味甘,寒。” ❷《药性论》:“无毒。” ❸《本草再新》:“味甘苦,性微寒,无毒。” ❹《陆川本草》:“甘淡,微寒。” 【归经】入肺、胃经。 ❶《雷公炮制药性解》:“入肺、胃二经。” ❷《得配本草》:“入手少阴、太阴经血分。” ❸《要药分剂》:“入肺、脾、肾三经。” ❹《本草再新》:“入肝、脾二经。” 【功用主治】清热,生津,除烦,止呕。治热病烦渴,胃热呕吐,噎膈,反胃,肺痿,肺痈,并解河豚鱼毒。 ❶《别录》;“主消渴客热,止小便利。” ❷《药性论》:“能解大热,开胃。治噎哕不止。” ❸《唐本草》:“疗呕逆不下食、胃中热、伤寒患者弥良。” ❹《日华子本草》:“治寒热时疾烦闷,妊孕人心热,并泻痢人渴。” ❺《日用本草》:“解河豚鱼毒。” ❻《本草蒙筌》:“解酒毒、鱼蟹中毒。” ❼《本草原始》:“治干呕霍乱。” ❽《玉楸药解》:“清降肺胃,消荡郁烦,生津止渴,除呕下食,治噎哕懊𢙐。” ❾《医林纂要》:“能渗湿行水,疗肺痈。” ❿《天宝本草》:“清心,益肾,去目雾,头晕,耳鸣,疮毒,夜梦颠倒,遗精。” ⓫《中国药植志》:“治便秘。” ⓬《南京民间药草》:“治喉痛。” ⓭《山东中药》:“治浮肿。” ⓮《四川中药志》:“治斑疹舌燥及津少。”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五钱至一两(鲜者二至四两);或捣汁。 芦根lúɡēn中药名。出《神农本草经》。别名苇根。为禾本科植物芦苇Phragmitescommunis Trin. 的根茎。主产于安徽、江苏、浙江、湖北等地。甘, 寒。归肺、胃经。清热生津, 除烦, 止呕, 利尿。治热病烦渴、牙龈出血、鼻出血、胃热呕哕、肺热咳嗽、肺痈、热淋涩痛。煎服:15 ~30 克; 鲜品用量加倍, 或捣汁用。本品含薏苡素、天门冬酰胺及多量维生素B1 、维生素B2 、维生素C。 
芦根 芦根 芦根芦根,又名苇根、芦柴根、芦头。始载于《本草经集注》。为禾本科植物芦苇Phragmites Communis Trin.的根茎。主产于安徽、江苏、浙江、湖北; 其他省区亦产。 本品味甘,性寒。归肺、胃经。功能清热生津,降逆止呕。主治热病口渴、肺痿、肺痈、胃热呕吐、噎膈、反胃,并解鱼蟹毒。本品因性寒而能清肺,生津而不恋邪,故凡温热病邪在卫分,热伤肺津,身热口渴者,每于辛凉解表剂中加入本品,例如《温病条辨》桑菊饮、银翘散二方中均用芦根,既取其助桑叶、菊花、银花、连翘等以清解卫分之热,亦取其生津止渴,以复耗伤之津液。温病热灼津伤,舌干燥而红,口渴而粘腻不快者,常用芦根汁、梨汁、荸荠汁、麦冬汁、藕汁,和匀凉服,共奏甘寒救液之功,如《温病条辨》五汁饮。本品亦能清胃热,养胃阴,所以时行病热伤胃津而见口渴者,一般多配麦门冬、栝蒌根等同用,如《太平圣惠方》芦根散。肺痿而见骨蒸潮热,多系肺阴不足,可配麦门冬、地骨皮等,养肺阴而除骨蒸,如《玄感传尸方》芦根饮子。肺痈初起,多由肺为热灼,气滞血瘀而成,临证常用苇茎汤,每以芦根代苇茎。王晋三认为“今时用嫩苇根,性寒涤热,冬瓜瓣性急下趋,合之二仁,变成润下之方,借以治肺痈,其义颇善。”现代用本品配苡仁、冬瓜子、桃仁等,治疗肺脓肿、支气管扩张,咳嗽痰多或带脓血; 也有单用本品治疗肺结核混合感染及合并肺脓肿等,均有一定的效果。《必效方》以本品疗呕哕,《古今录验方》单用本品疗噎病,《集验方》用本品配茅根治反胃,均属胃热气逆,津亏液损所致,用本品有甘能益胃,寒能除热降火之义。因食鱼、蟹中毒,面肿、烦乱者,用本品捣汁饮,亦治食河豚鱼中毒者。煎服,15~30g; 鲜品60~120g。 芦茎,为芦苇的嫩茎。又名苇茎。亦供药用。味甘,性寒。归心、肺经。功能清肺利窍。主治肺痈咳吐脓血臭痰者。煎服,15~30g。 芦笋,为芦苇的嫩苗,亦入药用。味甘,性寒。功能清肺止渴,利水通淋。主治热病口渴、淋病、小便不利。煎服,15~30g。 实验研究: 芦苇根含薏苡素,天门冬酰胺,多量维生素B1、B2、C。 ☚ 天花粉 龙胆草 ☛
芦根 芦根本品为禾本科植物芦苇Phragmites CommunisTrin的干燥根茎。全年均可采挖,除去须根和膜状叶,晒干。干燥根茎呈扁圆柱形,长短不一,直径1cm左右。表面黄白色。有节,节处较硬,节间有纵皱纹。体轻,质韧,不易折断,切断面黄白色,中空。无臭,味甘。 太阳人药。功能清热,除烦。主治太阳人表里证,治干呕噎,五噎烦闷。在五加皮壮脊汤和猕猴藤植肠汤中均用本品作止呕、除烦剂。 ☚ 五加皮 松节 ☛
芦根 芦根芦根,维吾尔药物名活木西 衣力提孜,别名艾斯鲁里 开斯比、比合 乃。为乔本科植物芦苇Phrag-mites communis Trin.的根茎。我国主产于安徽、江苏、浙江、湖北等省区。 本品性一级干寒,味甘。功能生干生寒,燥湿固牙,清热消肿,利尿通经,祛风止痒等。主治湿热性或血液质性疾病,如湿热性牙龈红肿,牙齿出血,小便不通,经水不下,头癣湿疹等。内服7—12 g,外用适量。本品对肺有害,矫正药为西黄耆胶、欧榛仁。若本品缺货,可代用欧龙胆根。本品可入牙粉、散粉、漱口剂、汤剂、糖浆、蜜膏等制剂。 ☚ 石榴皮 拉合尔盐 ☛ 芦根lu gen【医学】reed rhizome 芦根common reed rhizom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