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芍药汤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芍药汤

❶《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卷中方。芍药一两,当归、黄芩、黄连各半两,大黄三钱,肉桂二钱半,槟榔、木香、炙甘草各二钱。为粗末,每服半两,水煎服。功能清热解毒,调气和血。治湿热痢,腹痛便脓血,赤白相兼,里急后重,肛门灼热,小便短赤。若圊如血痢,渐加大黄; 汗后脏毒,加黄柏半两。方中芍药、当归养血和血,缓急止痛,使血行则便脓自愈; 木香、槟榔行气导滞,使气调则后重自除;然湿热不除,则下痢不止,故又用黄芩、黄连清热解毒,燥湿止痢;大黄既可助芩、连清热燥湿,又可推荡积滞下行,使积去痢自止; 肉桂既可助归、芍行血,又可防芩、连大寒凝滞之弊,为反佐药;炙甘草和中缓急,调和药性。诸药合用,热毒得解,气血得调,则下痢脓血诸症自除。本方具有较好的抗菌、消炎作用。
❷《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卷下方。芍药一斤,黄芩、茯苓各六两。为粗末,每服半两,水煎服,日三次。治产后诸积。
❸《备急千金要方》卷三方。
❶芍药六两,生姜、桂心各三两,甘草二两,大枣十二枚,饴糖八两。前五味为粗末,水煎去渣,入饴糖烊化,分三次服。治产后少腹痛。
❷白芍药、干地黄、牡蛎各五两,桂心三两。为粗末,水煎,分三次服。治产后虚热头痛,及腹中拘急作痛。若遍身发热,加黄芩二两。
❹《证治准绳·疡医》卷二方。赤芍药、石膏、犀角 (镑)、麦门冬、荠苨、木通各二两,朴硝、升麻、玄参、生甘草各一两。为粗末,每服五钱,水煎,不拘时服。治胃脘积热结聚为痈。
❺《证治准绳·女科》卷四方。芍药、生姜各四两,厚朴二两,甘草、当归、白术、人参各三两,薤白 (切) 一升。为粗末,以水五升、清酒四升煎后分三次服(一方用乌雌鸡煮汁煎药),日二次,夜一次。治妊娠八月,触犯风寒,头目昏眩,寒热体痛,或绕脐寒痛,或腰背冷痛,时时小便,白如米汁,或青或黄,胎动不安等证。
❻《张氏医通》卷十五方。白芍药 (酒炒)、炙甘草、忍冬、茯苓、黄芩各等分,薏苡仁量加倍。水煎服。治痘将靥而微痒。

芍药汤 《千金要方》卷三

【组方药物】 白芍药 干地黄 牡蛎各15克 桂心9克
【制剂用法】 上药4味,为末。以水600毫升,煮取400毫升,去滓,分3次服。
【适应病证】 产后虚热头痛,或腹中拘急痛。
【加减应用】 发热者,加黄芩6克。


芍药汤 《圣济总录》卷九

【组方药物】 芍药 防风(去叉) 麻黄(去根、节,先煎,掠去沫,焙干用)各22.5克 葛根30克黄芩(去黑心) 防己 桂(去粗皮)各15克 干姜(炮裂)30克 白术 人参 独活(去芦头) 芎 竹沥(旋入) 升麻 牛膝(去苗,锉,微炒) 石膏(碎) 陈橘皮(烫去白,焙) 羚羊角(镑屑) 五加皮(炙)各15克
【制剂用法】 上药19味,除竹沥外,余18味制为粗末。每用12克,以水400毫升,煎取200毫升,去滓,入竹沥60毫升,微煎,空腹时温服,1日3次。
【适应病证】 中风半身不遂。


芍药汤 《圣济总录》卷一百二十九

【组方药物】 赤芍药 犀角(镑) 木通(锉) 石膏(碎) 升麻各60克 甘草(生、锉) 朴硝 玄参 麦门冬各30克
【制剂用法】 上药9味,捣为粗末。每服6克,用水220毫升,煎至180毫升,去滓温服,不计时侯。
【适应病证】 胃脘蓄热,结聚成痈。


芍药汤 《保命集》卷中

【组方药物】 芍药30克 当归 黄连各15克 槟榔 木香 甘草各6克(炒) 大黄9克 黄芩15克 官桂7.5克
【制剂用法】 上药9味,为粗末。每服15克,用水300毫升,煎至150毫升,食后温服。
【主要功效】 和血调气,清热化湿。
【适应病证】 湿热痢疾,腹痛下痢脓血,赤白相兼,里急后重,肛门灼热,尿短色赤,舌苔黄腻,脉滑数。现用于细菌性痢疾,过敏性结肠炎,急性肠炎属于湿热者。
【注意事项】 寒湿痢疾忌用。
【加减应用】 下痢如血者,渐加大黄用量;便血颜色紫黯者,加黄柏15克。
【临床验证】 湿热痢疾:以本方治疗菌痢51例,其中17例佐以针灸,平均2.2日退热,余症7日左右消失。又报道以本方去大黄治疗菌痢85例,结果全部治愈(《辽宁医学》1960,5:23。《湖北医学院学报》1959,95)。
【方义分析】 此为临床常用方。治疗痢疾。湿热之痢,治宜清热化湿,行气活血。方中重用芍药,配当归、肉桂活血和营;木香、槟榔导滞行气;大黄、黄连、黄芩清热化湿;甘草调和诸药。配合成方,共奏和血调气,清热化湿之效。


芍药汤 《朱氏集验方》卷十

【组方药物】 香附子120克(用醋400毫升、盐30克,煮干为度) 肉桂 延胡索(炒) 白芍药各等分
【制剂用法】 上药4味,为细末。每服6克,开水调下。
【主要功效】 调气血,止痛。
【适应病证】 妇人气血瘀滞,腰肋痛疼。

芍药汤sháoyàotāng

《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方。芍药一两, 当归、黄连各五钱, 槟榔、木香、甘草各二钱, 大黄三钱, 黄芩五分, 肉桂一钱五分。为粗末, 水煎服。治痢疾, 便脓血, 腹痛, 里急后重。

芍药汤

芍药汤

本方出自《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卷中。是在《伤寒论》黄芩汤的基础上加减衍化而成。汪昂谓:“此方盖本仲景黄芩汤而加行血调气之药。”是目前临床治疗湿热痢疾的代表方剂。方由芍药一两,当归、黄连各半两,槟榔二钱,木香二钱,甘草(炙)二钱,大黄三钱,黄芩半两,官桂一钱半组成。 上药㕮咀,每服半两,水二盏,煎至一盏,食后温服。现用法为作汤剂,各药切成饮片,水煎服。亦有制成合剂,称芍药合剂,每服20毫升,一日四次,连服一周。功能清热化湿,调气和血。主治湿热痢。症见腹痛便脓血,赤白相兼,里急后重,肛门灼热,小便短赤,舌苔黄腻,脉滑数。
本方所治证属湿热蕴阻肠道所致,故用清化湿热、调气和血之法。关于本方中的君药,有的医家从本方重用芍药,且以芍药命名,认为方以芍药为君。但从本方证的病因来看,应以芩,连为君,清热化湿。针对致病原因,臣以大黄清热通便,亦“通因通用”之意,佐以芍药(赤、白均可)、当归、肉桂活血和营,且芍药亦能止下痢腹痛后重;木香、槟榔调气导滞,均为痢疾病的主症腹痛、里急后重及便下脓血而设。刘完素指出:“行血则便脓自愈,调气则后重自除。”提示对痢疾的治疗,应重视调气行血之法,这对提高临床疗效是有一定意义的。使以甘草调和诸药,并配芍药以缓腹痛挛急。配合成方,共奏清热化湿,调气和血的功效。本方是治疗湿热痢的主方,以痢下赤白,腹痛里急后重,舌苔黄腻,脉滑数为辨证要点。泄泻属于湿热而见腹痛拒按,泻而不爽,肛门灼热,舌苔黄腻者,亦可用本方加减治疗。原方加减法谓:“如血痢则渐加大黄;如汗后脏毒,加黄柏半两”。本方现临床上多用于细菌性痢疾、急性肠炎、过敏性结肠炎之属于湿热者。
导气汤(《证治准绳·类方》第六册) 木香、槟榔、黄连各六分,大黄、黄芩各一钱半,枳壳(麸炒)一钱,芍药六钱,当归三钱。上药㕮咀,作三服。水二盏,煎一盏,去滓,食前温服。功能清热化湿,行气导滞。本方所治证为湿热阻滞肠道以致气滞血瘀所致,故方中以芩、连、大黄清热化湿通便,木香、槟榔、枳壳行气导滞,芍药、当归和血。方义和芍药汤基本相同。

☚ 葛根黄芩黄连汤   白头翁汤 ☛
00004048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13:08: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