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锡类散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锡类散《金匮翼》卷五引张瑞符方。原名烂喉痧方。牛黄、人指甲各五厘,冰片三厘,珍珠、象牙屑各三分,青黛六分,壁钱二十枚。为细末,每用少许,吹患处。功能清热解毒,祛腐生肌。治咽喉腐烂,唇舌肿痛; 也用于口腔黏膜溃疡、慢性菌痢、慢性结肠炎等病。实验研究:对志贺、弗氏、宋氏、史密兹痢疾杆菌有抑制作用; 乙状结肠镜表明,可使肠粘膜水肿及充血消失,促使溃疡愈合。本方方名见《温热经纬》卷五。 锡类散 《金匮翼》卷五【组方药物】 西牛黄0.06克 冰片0.09克 真珠0.09克 人指甲0.15克(男病用女,女病用男) 象牙屑0.9克(焙) 青黛1.8克(去灰脚,净) 壁钱20个(焙,土壁砖上者可用,木板上者不可用) 锡类散喉科成药。原名“烂喉痧方”。见于《金匮翼》。用象牙屑、青黛、牛黄、珍珠、冰片等药制成。功用解毒祛腐,消肿止痛。适用于咽喉糜烂肿痛,口舌碎痛等症。吹喉或外涂用。 锡类散xīlèisǎn原名烂喉痧方。《金匮翼》卷五引张瑞符方。牛黄五厘, 冰片三厘, 珍珠三分, 人指甲五厘, 象牙屑三分, 青黛六分, 壁钱二十个。为末, 每用少许吹患处。治咽喉腐烂, 唇舌肿痛。也用于口腔黏膜溃疡, 慢性菌痢, 慢性结肠炎等病。实验研究: 对志贺氏、弗氏、宋氏、史密兹痢疾杆菌有抑制作用; 乙状结肠镜表明, 可使肠黏膜水肿及充血消失, 促进溃疡愈合。 锡类散 锡类散本方见于《温热经纬》卷五。《金匮翼》名烂喉痧方、《外科方外奇方》名七宝散。方由象牙屑、珍珠各三分,青黛六分,冰片三厘,壁钱(俗名喜子窠,用泥壁上的,洗晒焙存性)二十个,牛黄、人手指甲各五厘(《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武汉方无人指甲)组成。为极细末,先用薄荷、硼砂冲水漱净口腔,每用少许,或吹或敷患处均可。现制法为将珍珠研为极细粉,冰片、牛黄分别研为极细粉过100~120目细罗,青黛研细,余药象牙屑等三味共轧为细粉,和匀过80~100目细罗,混合套色:取牛黄细粉置乳钵内,依次与冰片、珍珠、青黛细粉研匀,再与象牙屑等粉陆续配研,和匀过罗。功能清热解毒,祛腐生肌。主治烂喉丹痧,乳蛾,牙疳,咽喉肿痛,口舌糜烂。 ☚ 冰硼散 人中白散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