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度掌书记幕职官名、阶官名。
职源与沿革掌书记之名始于曹魏,建安中,都护曹洪欲使阮瑀为掌书记(《三国志》卷21《魏书 ·阮瑀传》),但未为官名;唐中宗景龙中,元帅府置掌书记;开元元年,节度使始置掌书记(《职源·签判幕职官》、《事物纪原》卷6《书记》)。宋沿置。
职能❶为节度州属官,与节度推官共掌本州节度使印,有关本州军事文书,与节推共签署、用印,协助长吏治本州事(《长编》卷87甲寅、《宋会要·职官》48之8)。 ❷北宋时又为选人阶官名,属两使职官之等、第二阶(资),崇宁二年易为儒林郎(《石林燕语》卷4、《宋史·选举志》4)。
编制节度州置一员,事简不设(《分纪》卷39《幕职官》)。
简称与别名❶掌书记。《宋史·尹洙传》:“举书判拔萃,改山南东道节度掌书记、知伊阳县。……宰相怒,复为掌书记、监唐州酒税。” ❷书记。《邵氏闻见录》卷1:“(杜太后)呼赵普为‘书记’,尝旁抚之曰:‘赵书记且为尽心,吾儿未更事也。’”《长编》卷1癸卯:“归德军节度掌书记蓟人赵普。” ❸管记。管记即管记室,出自曹魏官名,为掌书记同义词。后人或用以别称正式官名掌书记。《宋诏令》卷160《重书记诏》:“管记之任,资序颇优。……许观察留后奏充掌书记。”《三国志》卷21《王粲传》:“曹洪欲使(阮瑀)掌书记,瑀终不为屈。太祖并以琳为司空军谋祭酒、管记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