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良知良能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良知良能 孟子曰:“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①;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②。”(《孟子·尽心上》十五) 注释 ①能:前一个是动词,能够;后一个是名词,能力。良:天生的,好的。②知:前一个是动词,知道、理解;后一个是名词,智能、智力。 【译文】 孟子说:“人不通过学习就能够做到的,是人的本能。人不通过思考就知道、就理解的,是人的天智。” 感悟 孟子的良知良能观念是唯心的。他把人的初级的、自然的本能和智力赋予道德属性,是错误的。初生的婴儿用嘴寻找、吮吸母亲的乳头,有什么道德意义吗? 良知良能 儒家哲学范畴。语出 《孟子·尽心上》: “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 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所谓 “良知”,就是天赋的明辨是非善恶的智慧;所谓“良能”,就是天赋为善的能力。例如,恻隐之心、羞恶之心、恭敬之心、是非之心等等,就是与生俱来、人人皆有的良知良能,孟子又称之为 “良心”。人有 “良心”,就是人与禽兽的区别。有人说,孟子是理想主义,他是将他理想中的人格许诺给人类,以激励人类的向善之心。后来,宋代理学家又将孟子的良知良能说成是 “天理”,于是又有了 “天理良心” 或 “天地良心” 的说法,简称“天良”。关于 “良知良能”、“天理良心”等等,在 “唯物” 的现代社会中显然是不合时宜的论题,但在 “唯心” 的传统社会中,却是一个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 的课题,所以曾经有许多第一流的思想家为此呕心沥血,甚至抛弃世俗的荣华富贵,去探讨这一在今人看来简直是毫无价值的人性问题。他们的努力的确在许多中国人的心中,树立起了一种真诚的信仰,就是做任何事,要对得起“良心”。许多中国人也许并不相信神仙或上帝,更不相信因果报应、六道轮回,但他们却信仰 “天地良心”。“良心”或“天良” 甚至成了中国人的口头语。随着儒教伦理的土崩瓦解,这些 “唯心” 主义的信仰自然遭到唾弃,现代中国人不信上帝,是彻头彻尾的 “唯物” 主义,但“物”又不能成为信仰,于是就逐渐有了精神上 “无家可归” 的感叹。现代新儒学实际上又开始回到传统人性论的基础上,力图重新建立中国人甚至人类的 “精神家园”。 良知良能 良知良能旧指天赋的品德和才能。后借以表示自己所具备的认识能力和实际本领。 ☚ 绝世超伦 龙跃凤鸣 ☛ 良知良能孟子提出的两个道德范畴。《孟子·尽心上》说:“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良知是指人先天具有的对善的直觉,良能是指人先天具有的道德本能。孟子说:“孩提之童无不知爱其亲者,及其长也,无不知敬其兄也”(同上书)。明王守仁以此为其心学的基本范畴,认为,“良知者,心之本体。”“心之本体即是良知”(《传习录》中)。还提出“致良知”说。孟子和王守仁的良知良能观是天赋道德论,是一种先验主义的道德观。 良知良能孟子用语。良知,先天具有的道德善性和认识本能;良能,天生具备的实现天赋道德理想的能力。语出《孟子·尽心上》:“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又认为,仁、义、礼、智皆根于心,因而良知良能实为心之本体,我之主宰。后世学者多有发挥,但大体不出孟子原意。 良知良能liáng zhī liáng nénginnate knowledge and natural ability 良知良能 良知良能中国古代关于知虑的思想。由孟子提出。出自《孟子·尽心上》:“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其含义有三点: (1) 人的知识、能力是后天获得的;(2) 良知良能含有潜能的意思;(3) 人的智或不智由学或不学决定。 ☚ 上智下愚不移 学思结合 ☛ 良知良能liáng zhī liáng néng指天赋的分辨善恶是非的智能。《孟子·尽心上》:“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集注:“程子曰:良知良能皆无所由,乃出于天,不系于人。” 良知良能liánɡ zhī liánɡ nénɡ❶ 旧指人不必经过学习就具备的知识和能力。《孟子·尽心上》:“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 良知良能liang zhi liang neng我国古代哲学家认为的人类不学而知的、不学而能的、先天具有的判断是非善恶的本能。也泛指判断是非善恶的能力。 良知良能liáng zhī liáng néng《孟子·尽心上》:“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古人认为人的智慧才能是天赋的,并不是后天学习、实践得来的。也指优秀的智慧才能。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