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贾作光 |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
释义 | 贾作光
贾作光1923—舞蹈艺术家。中国共产党党员,满族。沈阳人。1943年在北平参加了中国剧艺社,该社解散后组织“作光舞踊团”,自编自演 《故乡》、《国魂》、《少年旗手》等具有爱国主义思想的舞蹈。1946年投奔解放区哈尔滨,不久,随著名舞蹈家吴晓邦,去内蒙参加土改,并扎根内蒙文工团,创作许多优美舞蹈,被誉为蒙古族舞蹈的奠基人。其舞蹈自成体系,多次出国访问演出,均获盛誉。现为中国文化部艺术局舞蹈专员、中国舞蹈家协会副主席、中国舞协北京分会主席、中国舞协内蒙古分会名誉主席。主要舞作有: 《牧马舞》、《鄂伦春舞》、《鹰舞》、《雁舞》、《马刀舞》等近百个舞蹈。其中 《鄂尔多斯舞》、《盅碗舞》分别获第五、第六届世界青年、学生和平与友谊联欢节金质奖章,《挤奶员舞》获铜质奖章。此外又致力于舞蹈理论的研究,写出了 《论舞蹈艺术》、《舞蹈语言的规范化》、《舞蹈美学十字解》等著述。 贾作光中国舞蹈艺术家。1923年4月1日生。幼年酷爱舞蹈。15岁自编自演独舞《渔光曲》展露才华。1947~1949年在内蒙古文工团创作表演《牧马舞》等30余个舞蹈,创造出新的蒙古族舞蹈语汇,被誉称蒙古族舞蹈奠基人之一。50余年来,共创作约140部舞蹈和舞剧,其中《鄂尔多斯》、《挤奶员舞》分别荣获第5、6届世界青年学生和平与友谊联欢节金、铜奖。撰写了约60万字的舞蹈论文,出版了《贾作光舞蹈艺术文集》。多次到全国各地讲学,培养大批青年舞蹈人才。1980年参加全国第1届舞蹈比赛表演《雁舞》荣获优秀表演奖。是一位集舞蹈编导、表演、教育、理论于一身的舞蹈家。 贾作光 贾作光1923~当代著名舞蹈艺术家、编导家、教育家。1923年4月出生在辽宁沈阳的一个贫寒家庭。幼年留给他最深印象的是高跷、秧歌、竹马等美妙的民间艺术。1937年,他因家贫辍学,进工厂做了学徒工。翌年春考入长春满洲映画协会演员训练所。在这里,他接受了欧洲古典音乐、美术、芭蕾和现代舞的教育,并成为日本舞蹈家、师承德国表现主义现代舞传统的石井漠的学生。从此,“自由身体”的舞蹈观,深广地介入社会生活的现实主义创作方法,影响了他一生的艺术实践。学习期间,他创作了《渔光曲》、《迷途的羔羊》等有一定反响的舞蹈作品。东北沦陷后,他流亡到北平,在爱国学生的协助下组织了舞蹈团,演出他编创的《渔光曲》、《故乡》、《少年旗手》、《魔》等舞蹈。抗战胜利后,他又创作了《苏武牧羊》、《国魂》等作品。但此时,他舞蹈形象中洋味浓重,缺乏民族文化底蕴。不久,他见到了在东北鲁艺的吴晓邦老师,并跟随吴老师走进了内蒙古大草原,掀开了他艺术生命的重要篇章。1947年,他参加内蒙古文工团(后改名内蒙古歌舞团),开始深入牧区向各族民众学习,从生活实践中逐步把握了草原民族的精神气质。此后,他舞蹈佳作频频产生,代表作有《牧马舞》、《鄂伦春舞》、《马刀舞》、《雁舞》、《牧民的喜悦》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极大地激发了他的创作热情,在担任内蒙古歌舞团和内蒙古艺术剧院的领导工作的同时,他先后创作了《鄂尔多斯》、《盅碗舞》、《灯舞》、《牡丹花开凤凰来》、《嘎巴》、《鸿雁高飞》、《牧民见到了毛主席》等大量优秀作品。其中《鄂尔多斯》舞在第五届世界青年与学生和平友谊联欢节上荣获了金奖。他从蒙古族传统舞蹈和宗教民俗活动中,规范出一整套蒙族舞蹈基本动律体系,创造了新的蒙族舞蹈语汇。蒙语中的“布吉格”,就是因他的创造而出现的专称舞蹈的词汇,因而他被誉为蒙族舞蹈的奠基人之一。20世纪五六十年代,作为舞蹈表演艺术家,他驰骋舞台,名扬中外。他表演的《牧马舞》、《雁舞》、《嘎巴》、《鸿雁高飞》等,飘逸洒脱,奔放热烈,形象细腻、生动,充满火一样的激情。他的编导艺术,不拘一格,不落俗套,处处可见他最擅长的“即兴”因素,时时让观者“眼前一亮”,1976年后,他创作了《喜悦》、《彩虹》、《海浪》、《万马奔腾》、《任重道远》、《蓝天的诗》等情趣盎然、诗意浓厚的作品。其中,《海浪》在全国第一届单、双人舞比赛中获奖。他曾担任北京舞蹈学院副院长兼编导系主任,并在全国各地讲学和扶植创作;著有《论舞蹈艺术》等论文、论著多种,还根据自己的实践经验,总结了“稳准敏洁轻、柔健韵美情”的舞蹈创作与表演的十字经。他曾多次出访世界各地,足迹遍及欧、美、亚各大陆。目前,他是中国舞蹈家协会名誉主席,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民间艺术组织副主席,并兼任着多项舞蹈艺术学科的领导职务。 ☚ 康巴尔汗 舒巧 ☛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