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良人贱民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良人贱民 良人贱民古代法律所确认的等级制度。贱民包括官、私奴婢,倡优、隶卒等,有时还将某些特殊人口划为贱民,如清初山西、陕西的乐户、江南的丐户、浙江的惰民、广东的蜑户等。良人则泛指贱民以外的一切人。历代法律都明确规定了良贱不平等的社会地位,凡名列贱籍之人,世代为贱不仅不能应考出仕,与良人通婚,而且一旦与良人发生纠纷,所承担的法律责任也不一样。若以良犯贱,其处分较常人相犯为轻:若以贱犯良,其处分较常人相犯为重。唐、宋律规定官户、部曲殴良人者加凡人一等治罪,奴婢因身份低于官户、部曲,则加凡人二等治罪;反之良人殴伤他人部曲则减凡人一等治罪,殴伤他人奴婢减二等。对于良贱间所犯的奸非罪,其处罚原则也是奴奸良人者较常人相奸为重,良奸贱者则较常人相奸为轻。若良贱之间还有主奴关系,则不平等程度更加加剧。《唐律疏议》说:“奴婢贱人律比畜产”,法律承认家主对部曲、家奴的主婚权、役使权、买卖处分权以及责罚的权利。在唐、宋、元、明、清律中,主人殴打奴婢致死,如果是事出无心,可不负任何刑事责任;如果是擅杀,也只受杖刑一百之责。清朝中叶商品经济迅速发展,逐渐开始冲击原有的社会等级秩序,雍正年间连续几次下谕,除贱为良,在法律上给予贱民与良人同等的法律地位。 ☚ 悼耄 入务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