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景岳全书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景岳全书 医学全书。 共24集64卷。明·张介宾(会卿、景岳)撰于1624年。 张氏认为金元以来,刘完素以诸病皆属于火立论,朱震亨创“阳常有余,阴常不足”之说,而后人则多拘于其说,一味寒凉攻伐,贻患非浅。 因而倡导人之生气,以阳为主,治以温补。本书体现了张氏温补学派的学术思想,书中广收博采,辨析详尽。立论及治法有其独到之处。 本书1至3卷为《传忠录》,对刘完素、朱震亨重用寒凉攻伐的治法,提出非议。重点阐发张氏“阳非有余,阴常不足”的学术论点,治以温补为主。 包括辨证、诊法、治则等各方面内容,为研究张氏学术见解和临床经验的重要部分。4~6卷为《脉神章》,论述《内经》脉义、通一子脉义、《难经》脉义、仲景脉义、滑寿脉义及其他诸家脉义。7~8卷为《伤寒典》,根据《内经》“今夫热病者,皆伤寒之类也”的论述,以八纲阐述伤寒多种病证,在治法上采集了《伤寒论》后诸家经验,并将有关方剂予以归纳分析。9~37卷为《杂证谟》,记述内科杂病70余种的证治,每病证均引录古说,参以己见。 张氏的温补学说,在这部分结合病证充分阐明。38~39卷为《妇人规》,内容分总论、经脉、胎孕、产育、产后、带浊梦遗、乳病、子嗣、癥瘕、前阴等10类,论述妇科各种病证的证治。40~41卷为《小儿则》,论述小儿总论、护养、脉法、脐风、惊风、诸热、吐泻、疳、癫痫、变蒸等病证。 42卷为《麻疹诠》,专论麻疹的顺逆、护理与治疗等。 43~45卷为《痘疹诠》,专论痘疮的病因、症状及治疗。46~47卷为《外科钤》,论述外科总论、治法、治则等以及外科各病证的证治。 48~49卷为《本草正》,按山草、湿草、芳草、蔓草、毒草、水石草、竹木、谷、果、菜、金石、禽兽、虫鱼、人等十四部,收载292种药物,并详述每药的性味及临床应用。50~51卷为《新方八阵》,张氏以用药如用兵,按照古时兵法的八门,拟为“八阵”。这部分是张氏创制的新方,按方药的作用,分为八类,计补阵29方,和阵20方,攻阵6方,散阵17方,寒阵20方,热阵25方,固阵10方,因阵59方,总共186方。 52~60卷为《古方八阵》,选录古方,按方药作用,分为八类,计补阵165方,和阵378方,攻阵113方,散阵114方,寒阵184方,热阵193方,固阵66方,因阵330方,总共1533方。 61卷为《妇人规古方》,收载有关妇科用古方186方。62卷为《小儿则古方》,收载有关儿科用古方169方。 63卷为《痘疹诠古方》,收载有关痘疹用古方173方。64卷为《外科钤古方》,收载有关外科内服、外用古方及张氏经验方、单方374方;砭法、灸法等12法。本书现存有30余种版本,主要版本有:明刊本。 清康熙三十九年庚辰(1700)刊本。清康熙四十九年庚寅(1710)瀛海贾棠刻本。清乾隆三十三年戊子(1768)越郡藜照楼刊本。《四库全书》本。清嘉庆二十四年己卯(1819年)金阊书业堂刊本。清道光元年辛巳(1821)扫叶山房刊本。 清光绪二十年甲午(1894)图书集成印书局铅印本。1914~1935年广益书局石印本。民国间石印本。 1958年上海卫生出版社据清康熙后刊行的岳峙楼刊本的影印本。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