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电台hangkong diantaiaeronautical radio
机载无线电台。它是空中作战部队传送战区内各种作战情报、协调单架飞机或编队的作战行动和指挥战斗与武器系统的一种重要设备,并为空-地/舰、空-空提供通信联络,通信范围一般在350km以内。航空电台广泛使用高频、甚高频和特高频三种频段。
高频单边带航空电台工作在1.5~30MHz频段上,具有机动灵活和经济的特点,是空军实施远距离对空指挥引导的重要通信设备。美国空军最初把高频电台装备在大型轰炸机和运输机上。随着半导体技术的发展,电台的体积与重量大为减小,再加上航空高频天线的改进,从而出现了供战斗机使用的高频单边带电台。
甚高频航空电台工作在100~156MHz频段上,主要用于直升机和近距离空中支援飞机,也用于空-陆协调。这类电台在20世纪70年代开始采用混合薄膜电路和集成电路,使其频段、信道数、重量和体积等性能都有了明显的改进。
特高频航空电台工作在225~400MHz频段上,是空军近程战术指挥引导用的主要通信设备,并为大多数战术飞机提供话音通信。这类电台发展迅速,在性能和可靠性方面均有较大的提高。这种电台有不少具有甚高频和特高频两种频段。在调制方式上,除了调幅和调频外,还增加了移频键控,用以传送数据,并采取了防核效应措施。此外,还增加了窄带声码器和通信保密机,采取了扩频技术来抗干扰等。
西方作战飞机自20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大量装备的航空电台是特高频电台,而且都是采用单频段,如美军50年代装备的AN/ARC-34和AN/ARC-51等,60年代换装的AN/ARC-109和AN/ARC-150等,70年代大量换装且也达到标准化的通用型AN/ARC-164等。70年代末,少数电台加装了跳频接口,开始出现具有抗干扰能力的航空电台。此外,这时还出现了具有高频和甚高频的双频段航空电台,如美军的ARC-186电台。80年代,美国、英国、法国与意大利等均研制出三频段和四频段的航空电台,并开始陆续装备部队。
航空高频电台具有通信距离远和设备简单等优点,几十年来一直是战略和战术航空通信的基本设备。但是,随着卫星通信的出现,加之本身存在着多径效应等严重缺点,航空高频电台曾一度遭受冷落。近十几年,出现的反卫星武器随时威胁着卫星通信,而依靠电离层反射的高频通信却是坚不可摧。于是高频电台又出现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比较典型的航空高频电台是美国具有频率自适应功能的ARC-190 (V)电台,美军将其装备在F-15战斗机、B-52G轰炸机和KC-135加油机等飞机上。现代作战飞机装备了具有自适应通信能力的高频电台后,在超视距和超低空执行各种战术任务时,能可靠地保证空/地(海)指挥与引导的通信联络。
预计航空电台的发展趋势是:大力发展多频段、多功能、多手段和系列化的航空电台;更加广泛地采用新技术、新器件、新电路和新结构,朝着智能化、模块化、微型化和高可靠性的方向发展;继续发展具有抗干扰能力的航空电台,在此基础上,使航空电台逐步实现数字化和综合化。航空电台也广泛地应用于各种民用飞机的航空通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