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舟師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古代名物 > 武備類 > 車船具部 > 戰船 > 舟師 舟師 zhōushī 亦稱“船軍”。古代水(海)軍部隊,誕生於春秋。當時造船技術能力,已達相當水平,各大國均建有造船手工業,船艦質量、數量,有較大發展。瀕海傍江、地處水網地帶之吴、越、楚、齊,更建有可獨立執行作戰任務之水(海)軍部隊。以吴國舟師爲例,不僅有大型主力戰艦樓船,有大翼、小翼等各級戰鬬船只,而且有專司衝擊敵船之突冒與輕型快艇橋船等。於争霸戰爭中,經常以舟師進行水戰。1935年河南汲縣山彪鎮出土之戰國水陸攻戰紋銅鑑,1965年四川成都百花潭中學出土之戰國嵌錯耕戰紋銅壺,均有舟師水戰之圖形; 戰船為兩層,上層爲戰兵,下層爲槳手,所用兵器有戟、戈、矛、劍與弓箭等,並設有金、鼓、旗等指揮器材。此稱始見於先秦典籍,沿用至清。《左傳·襄公二十四年》:“夏,楚子爲舟師以伐吳。”《太平御覽》卷七百七十引漢·袁康《越絶書》:“闔閭見[伍]子胥:‘敢問船軍之備何如? ’對曰:‘船名大翼、小翼、突冒、樓船、橋船。今船軍之教比陵(陸)軍之法乃可用之。大翼者,當陵軍之車;小翼者,當陵軍之輕車;突冒者當陵軍之衝車;樓船者,當陵軍之行樓車也;橋船者,當陵軍之輕足剽騎也。’”清·顧棟高《春秋大事表》卷八下:“海道出師,已作備於春秋時……春秋之季,惟三國邊於海,而且用兵相戰伐,率用舟師蹈不測之險,攻人不備,入人要害,前此三代未嘗有也”。參閲郭寳鈞《山彪鎮與琉璃閣》、《成都百花潭中學十號墓發掘記》(《文物》1976年第3期)。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