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女漆奁
西汉漆器。传为民国时期长沙出土。现藏南京博物院。有盖,三铜足,一铜扳。盖面三环纽,盖内木胎有长方形烙印,印文不辨。盖顶面、盖的边缘和器身上下均用红、黄、灰三色油彩绘云纹。器身主要部位为一仕女风俗画: 老女舞师反卷两袖至肘,攘臂奋鞭,柳眉倒竖,掀起额头的皱纹,显得一副严厉凶狠的面孔,正在督促着披罩轻绡、两手在袖中微拱、左右摇摆学习腰舞的宫女们。舞女们细腰欲折, 衣裳迎风鼓, 舞姿的绰约轻盈和处理轻绡舞衫手法的巧妙,足以说明古代画工对人物观察的细致和技法的高明。十一个舞女当中,呈坐、立、正、侧、缓步与急趋各种不同的姿态,腕和杏仁形领口的黑衫衬托出里面的白领白袖,强烈对比的色调,显得额外分明而美观。画中两所房屋及宫墙或舞院红壁上的圆形彩绘装饰图案,为我们提供了二千多年建筑的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