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舒曼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舒曼1810—1856Robert Schumann法国作曲家、音乐评论家。书商之子。曾在莱比锡大学学法律,19岁起学钢琴。受到以海涅为代表的积极浪漫主义文艺思潮和以霍夫曼为代表的消极浪漫主义文艺思潮的影响。1934年创办《音乐新报》,抨击保守的学院派和庸俗的市侩艺术。宣传“用艺术的理想来代替现实的理想”。创作甚丰,代表作有钢琴名曲《蝴蝶》、《狂欢节》等,有歌曲集《诗人之恋》等,有交响曲《曼弗雷德序曲》等。我国出版的《舒曼论音乐与音乐家》是研究其思想的主要资料。他的艺术伦理思想主要表现在:认为音乐不是消遣品,决不是供人娱乐的,它必须是一种更高尚的东西,艺术与道德具有姻缘关系,因此,“道德的法则也就是艺术的法则”;艺术家的使命是“照明人类心灵的深处”(见《艺术家与德育》第57页,四川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用艺术唤醒人民,决不能演奏坏音乐;艺术家要谦虚,世界之大,何地无才,这样才能不断攀登艺术高峰。他看到了艺术与道德的联系,主张“为道德而艺术”,这有一定的合理性,但他等同艺术和道德是失之片面的。 舒曼德国作曲家,音乐评论家。1810年6月8日生。1856年7月29日去世。7岁学钢琴,12岁作曲,1834年创办《新音乐杂志》,1843年任教于莱比锡音乐学院。一生创作歌剧2部,管弦乐曲约7首,协奏曲约7首,钢琴曲约31首,歌曲与声乐套曲约22首。主要作品:歌剧《曼弗雷德》(1848~1849)、管弦乐《降 B大调第一“春天”交响曲》(1841)、《a小调大提琴协奏曲》(1850)、钢琴《蝴蝶》(1829~1831)、《间奏曲》6首(1832年)、《童年情景》(1838)、声乐套曲《诗人之恋》(1840)等。 舒曼 舒曼1810—1856Robert Schumann德国作曲家。生于德国茨维考。父为书商。舒曼自幼表现出音乐的天赋。7岁学钢琴,并开始作曲。1826年遵母命入莱比锡大学学法律,同时随钢琴家维克学习,因用功过度,伤手,转而潜心作曲并写作评论。1834年创办《新音乐杂志》,鼓吹音乐领域内的革新,抨击因循守旧的风气。1836年向维克的长女克拉拉求婚,遭维克反对,经过法院判决,舒曼于1840年与克拉拉成婚。克拉拉是位优秀的钢琴家,以后成为舒曼作品的推广者。1840年,舒曼写了大量艺术歌曲,以及《诗人之恋》和《妇女的爱情与生活》两部声乐套曲,被认为是与舒伯特的艺术歌曲一脉相承之作。1841年以后,开始写交响曲、室内乐、清唱剧等大型作品,先后完成了《春天交响曲》(1841年)、为戏剧《曼弗莱德》写的配乐(1848~1849年)、歌剧《吉诺费娃》(1850年)、《莱茵交响曲》(1850~1851年)等。他的钢琴套曲《童年情景》(1838年)和《狂欢节》(1835年)是钢琴音乐中的珍品。《童年情景》的第7曲《梦幻曲》成为尽人皆知的名曲。舒曼的作品以表现内在感情和心理变化而见长,富于优美、细致的抒情性。有些作品感情浓烈,具有戏剧性。他强调应为崇高的艺术理想而奋斗,强调与民间音乐及古典的优秀传统保持紧密的联系。他的这些主张在音乐思想史上发挥过积极的作用。 ☚ 肖邦 帕格尼尼 ☛ 舒曼 舒曼1810—1856ShumanRobert Schumann德国著名音乐家。浪漫乐派的重要代表作家。舒曼自幼显露出音乐、诗歌、戏剧等多方面的才华。1830年开始了音乐家的生涯,求师于著名钢琴家维克。由于急于求成把手指弹坏,转而从事音乐创作和评论。1834年创办的《新音乐杂志》具有民主主义思想,对改变当时陈腐的音乐空气,促进浪漫主义音乐风格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1840年以前,他创作了许多新颖独特的钢琴名曲,如《蝴蝶》、《狂欢节》、《交响练习曲》、《幻想曲集》等。1840年后开始写声乐曲、管弦乐和戏剧音乐。他写了138首歌曲,被称为歌曲文萃。最著名的有:歌曲集《诗人之恋》、《妇女的爱情和生活》等。后又写下了四部交响乐及《a小调钢琴协奏曲》等杰出作品。由于长期劳累,1856年他在波恩附近的精神病院去世。 ☚ 春之歌 梦幻曲 ☛ 舒曼 舒曼1810—1856ShumanRobert Schumann德国作曲家、音乐评论家。出生在德国中部萨克森州的小市镇茨维考。他很小就喜欢音乐,8岁开始学钢琴,9岁开始作曲,11岁写管弦乐作品,14岁已擅长演奏钢琴。此后他没能继续学习音乐,中学毕业后,他遵从父命考入莱比锡大学法律系。1829年转入德国南部的海德尔堡大学学习。该校有位梯勃教授很喜欢音乐,鼓励他学音乐。此后,他才立志当音乐家。其父不同意,认为音乐家不能保证生活的安宁和幸福。他到20岁时,父亲才支持他的志愿。他喜出望外,在著名钢琴教师门下学习。练琴时,他的手指不够灵活,他就从天棚上拴一条绳子绑在手指上,不停地活动手指,结果使左手的第四指越来越僵硬,以至完全不能动了。他痛苦、绝望,企图自杀。他悔恨不已,成了终生遗憾。1831年开始撰写音乐评论。此后他决心作曲。1834年创办《新音乐杂志》。1843年在门德尔松创办的莱比锡音乐学院教授作曲、钢琴与总谱读法等课。作有许多新颖独特的钢琴名曲,如:《蝴蝶》、《狂欢节》、《交响练习曲》、《童年憧憬》、《幻想曲集》等。1840年写了138首歌曲,被称为“歌曲文萃”。最著名的有:歌曲集《桃金娘》、《妇人的爱情和生活》、《诗人之恋》等。写有四部交响曲和《a小调钢琴协奏曲》、《曼弗雷德序曲》等。其创作以富有浪漫主义激情著称。1856年7月29日因患精神病去世。年仅46岁。 ☚ 肖邦 瓦格纳 ☛ 舒曼1810—1856Robert Schumann德国作曲家、音乐评论家、浪漫乐派代表之一。认为音乐是高度主观化内在情感的表现,要用艺术的理想代替现实的理想。同时也主张艺术要写现实生活的广阔内容。早期作品主要为钢琴曲,如《狂欢节》、《童年情景》等。后期主要写有200多首歌曲,声乐套曲《妇女的爱情和生活》、《诗人之恋》,交响曲《春天》、《莱茵河》及部分序曲、钢琴协奏曲章。 舒曼 舒曼舒曼 (1810—1856),德国作曲家。生于德国茨维考,父为书商。舒曼自幼表现出音乐的天斌,7岁学钢琴,并开始作曲。1826年遵母命入莱比锡大学学法律,同时随钢琴家维克学习,因用功过度,伤手,转而潜心作曲并写作评论。 ☚ 门德尔松 肖邦 ☛ 舒曼 舒曼舒曼(1810—1856),德国作曲家。生于德团茨维考,父为书商。舒曼自幼表现出音乐的天斌,7岁学钢琴,并开始作曲。1826年遵母命入莱比锡大学学法律,同时随钢琴家维克学习,因用功过度,伤手,转而潜心作曲并写作评论。 ☚ 门德尔松 肖邦 ☛ 舒曼 舒曼1863—1940Friedrich Schumann德国心理学家。生于下萨克森州的黑尔德夏姆。1885年获格丁根大学物理学博士学位。曾任教于格丁根大学。1894年赴柏林大学做斯图姆夫的助手。1904年任苏黎世大学教授。1910—1929年任法兰克福大学教授。与G.E.缪勒共同创办德国实验心理学会。主编《心理学和感官生理学》杂志。长于视觉和空间知觉研究。强调知觉的完形原则。 ☚ 米德 贾斯特罗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