舆论波的五级增长律
舆论从产生形成到酿成冲突态势所经历的五个阶段。第一级——各地普遍出现并无明显倾向的议论。人们的意见指向大多是中性的,没有任何强烈的倾向,表现出“无所谓”的态度;舆论主体具有全民性,缺少活跃性。第二级——出现强烈的情绪,人们不约而同地产生明显肯定或否定的意见,用简单的语言明确表达见解。第二级舆论的最大特点是,人们主动表达内心的愿望,但尚没有形成完整的意见,舆论具有很大的冲动性,情绪比思想更冲动。舆论内容(不论正向、负向)均用简短、质朴、粗俗的言词来概括。第二等级的舆论酿成舆论波,以无数舆论圈及其连环再现出来。第三级——对立整体意见的大规模传播。在意见领袖和新闻媒介的指导下,许多分散的众意逐步统一,情绪日益深沉,形成大规模的整体意向,并以热烈议论的气氛划出两大对立的舆论。从此,正向舆论和负向舆论开始分野,各自的观点形成系统的意见,大量运用有深度的理论文章表达意见。在这一等级,公众中涌现出大批舆论人。议论的普遍化和情绪的高涨,使舆论圈突破原有的疆界,促成各类公众的相互感应,几乎到处可以听到某种意见的呼声。第四级——升至行为舆论。用行为表达意见,是舆论升级到第四等级的主要标志。当公众意见高涨到无法用语言完全、深刻地表达时,便加入行为因素,把意见升华为理想。行为既是舆论的一种载体,又是舆论的活动方式,正负两种舆论主体都可以用它表达。行为舆论的出现,是人们的意志长期积郁、奋发的结果。初级行为舆论包括一般的会议、自由结社、重大群众集会等,这给人们抒发意志提供了一定的条件。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罢工、罢课、游行示威是高级的行为舆论活动,它们使舆论波升至高度紧张状态。第五级——骚乱的出现和蔓延。舆论氛围从第四级进一步增长,达到最高限度,出现骚乱。骚乱是表达意见的极端行为,包含疯狂的破坏行动。骚乱一般是从示威游行升级而来的。参加骚乱者企图用野蛮手段发泄内心的愤恨,实现舆论目标,社会控制系统用正常手段已无法制止这种舆论活动的蔓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