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衒鬻
汉代一些士人通过上书言事,自荐于朝廷,时人称为“自衒鬻”。《汉书·东方朔传》颜师古注:“衒,行卖也。鬻,亦卖也。”“衒”字《说文》又作“𧗳”,从言从行,表示以语言驰说自卖之意。这些自卖之人则被称作“自衒鬻者”,实际就是那时的一批“毛遂自荐”式的人物。《颜氏家训·省事篇》曾依据他们上书的具体内容,将之分为四种类型:“攻人主之长短,谏诤之徒也;讦群臣之得失,讼诉之类也;陈国家之利害,对策之伍也;带私情之予夺,游说之俦也”。自衒鬻之风,以汉武帝时最盛。在数以千计的“自衒鬻者”行列里,对当时文治武功做出贡献的,如主父偃、朱买臣、东方朔、徐乐、严安、终军等,均堪称佼佼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