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自由贸易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自由贸易zì yóu mào yìсвобóдная торгóвля保护贸易←→自由贸易bǎo hù mào yì ← → zì yóu mào yì保护贸易:用国家权力来保护的对外贸易。 自由贸易free trade国家对进出口贸易不加限制和干涉,允许商品自由输出和输入的贸易政策。18世纪末期,英国在产业革命基础上首先实行。目的是为了从海外获得廉价原料并推销其工业产品。至19世纪上半期,英国以自由贸易为手段,在世界工业品市场上取得了压倒的优势。在资本主义发展初期,自由贸易对加速消灭封建经济残余,促进资本主义生产力的发展,起过一定作用。但其实质是处于竞争优势地位的工业资产阶级对外进行经济扩张的政策。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后,随着美国、德国、日本等经济的发展和纷纷采取贸易保护措施,英国也被迫放弃自由贸易政策。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初期,美国在资本主义世界出口贸易中取得了霸权地位,又提出“贸易自由化”的口号,要求其他国家为美国的商品输出敞开门户,而美国自己则高筑贸易壁垒。60年代以后,日本和西欧的经济实力大大增强,国际贸易中争夺市场的斗争日趋激烈,因而自由贸易已普遍为超保护贸易政策所代替(见“超保护贸易”)。 自由贸易Free Trade一种多国贸易形式。特点是在自由贸易区内取消关税和贸易壁垒,但对区外仍保留各自的关税制度。1987年,关贸总协定谈判的东京回合议定减少关税,因而对于向美国出口的加拿大人来说,关税已不再是主要问题。加拿大运往美国的绝大部分货物都免税。对加拿大更为重要的是能够稳妥地进入美国市场,并成立一个不完全以美方意志为转移的争议解决机构。美国认为所有服务贸易都应纳入自由贸易协定,包括通信、广播、电视、报纸、出版、广告、运输、咨询、娱乐设施和各种财务工作,并可自由地向加拿大产业(尤其是能源部门)投资而不受阻碍、监督和限制。加拿大所希望得到的好处是:降低制造业成本,获得更大的经济利益;刺激本国公司的研制工作,采用最新技术加工自然资源然后再往外销;增加就业机会;缩小外国所有权并降低物价。有人担心,自由贸易协定包括各种服务业、文化事业、统一能源政策,可能会伤害国家主权。从长远看,通过乌拉圭回合的谈判走向多边自由贸易可能更有利。《加美自由贸易协定》由马尔罗尼和里根1988年1月签署,1989年1月1日正式生效。1990年,加拿大宣布加入美墨自由贸易谈判。三国1992年8月2日签订《北美自由贸易协定》,1994年1月1日生效。 自由贸易Free trade国际间自由地、无限制地交换货物、不征关税的制度。美国在1789年开始征收财政关税,但在1816年以前,美国实行的基本上仍是某种形式的自由贸易。自1816年以来,除1934年以后的一段时期以外,美国一直实行高税率的贸易保护主义。1934年以后一段时期,美国实行了威尔逊总统1918年在十四点原则中提出的互惠关税政策。 自由贸易 自由贸易ziyou maoyi保护贸易的对称。指国家对进出口贸易不加任何干涉和限制,减免关税,允许商品自由输出和输入,在市场上进行自由竞争的贸易政策。自由贸易政策是资本主义自由竞争时期的产物。从18世纪后半叶起,英国进入产业革命时期,从工场手工业向机器大工业过渡的完成,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在英国的统治地位。英国工业的迅猛发展,使英国成为“世界工厂”,也使许多国家不同程度地变为英国的原料供应地。为了保证其工业品出口市场和原料供应市场,英国于19世纪中叶,首先实行自由贸易政策。随后许多国家也陆续实行了自由贸易政策。自由贸易政策的实质完全是为工业资产阶级利益服务的。在资本主义上升时期,自由贸易政策对扫除封建主义的障碍,促进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形成,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进入帝国主义时期后,各帝国主义国家为了垄断国内市场,争夺国际市场,纷纷采取保护贸易政策。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重新打起了“贸易自由化”的旗子,以适应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出现的跨国公司进行自由扩张的要求。70年代以来,随着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和“滞胀”时期的到来,保护主义又重新抬头。 ☚ 卖方市场 保护贸易 ☛ 自由贸易国家不予限制、允许自由竞争的进出口贸易。 自由贸易 自由贸易保护贸易的对称。自由贸易主张国家取消对进出口贸易所设立的各种障碍,取消对进出口商所给予的各种优待,国家不干涉对外贸易,实行自由竞争。自由贸易是英国资本主义上升时期的产物,它对加速封建经济残余的消灭和促进资本主义生产力的发展,起了一定的进步作用。进入帝国主义时期,垄断代替了自由竞争,自由贸易政策受到了保护贸易的冲击。到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期间,英国也被迫正式宣布放弃自由贸易政策。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尽管联合国宪章规定了自由贸易的原则,《关税及贸易总协定》也明文规定降低关税和消除非关税壁垒,但许多国家一直奉行贸易保护主义。 ☚ 自由汇率 自由浮动 ☛ 自由贸易Free Trade保护贸易的对称。国家对商品进、出口贸易活动,一般不进行干涉、限制或保护,允许商品自由输出输入,实行自由竞争,是资本主义国家对外贸易的一种基本形式。自由贸易是英国资本主义上升时期的产物,在资本主义发展初期,曾起过促进生产力发展的作用。到帝国主义时期,已普遍地为保护贸易所取代。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初期,由于美国独霸世界市场,资本主义国家的进口数量限制均有所加强,它妨碍了美国垄断资本的向外扩张,于是,美国提出“贸易自由化”的口号,鼓吹各国实行自由贸易,还把取消数量限制列入“关税及贸易总协定”中。 自由贸易Free Trade“保护贸易”的对称。国家对进出口贸易活动不加干预和限制,商品可自由输出和输入,并在国内外市场自由竞争。古典经济学家认为,在自由贸易条件下,各国根据本国生产的绝对或相对优势实行国际分工,专门生产那些具有比较利益的产品,然后通过对外贸易,可在资本和劳动力不变的情况下,增加生产总量,并认为如此形成的国际分工对贸易各国都会有利。18世纪末期,英国在产业革命的基础上率先实行自由贸易政策,旨在从海外获取廉价原料并推销其工业产品,从而使英国在世界工业品市场上建立起绝对优势地位。在资本主义自由竞争时期,自由贸易比较盛行,19世纪60—70年代达到高峰,对促进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发展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进入垄断时期后,自由贸易逐渐为保护贸易所代替。 自由贸易 自由贸易Free Trade❶不受任何限制的国际贸易。它是资本主义国家对外贸易政策的基本形式之一。国家对对外贸易不加以任何干涉,取消对进出口商所给予的各种优待,实行自由竞争。自由贸易产生于18世纪末的英国。是新兴工业资产阶段用来反对重商主义所主张的保护贸易政策、达到自由地向殖民地掠夺原料、争夺世界市场、加重剥削劳动人民的一种手段,对促进资本主义生产力的发展,曾起到过积极的作用。但在垄断资本主义时期,自由贸易已普遍为超保护贸易政策所代替。 ☚ 南北贸易 保护贸易 ☛ 自由贸易 自由贸易Free Trade实行自由竞争的外贸政策。自由贸易的特点是:国家取消对进出口贸易的限制与障碍,取消对本国出口商品的特权与优待,使商品自由进出口,在国内外市场上自由竞争。在历史上,自由贸易政策是反对封建束缚与封建割据的有力武器,对加速肃清封建残余与发展生产力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在国际贸易的实践中,绝大多数的国家都实行奖出限入的贸易保护政策,自由贸易仅是一个口号。少数经济水平发展较高的国家,产品在国际竞争中占有优势,有恃无恐,毋需担心别国商品打入其市场,积极主张自由贸易,以此来打开别国市场,扩大自己的出口,因此必然会遭到贸易保护政策的反对。 ☚ 尼克松回合 贸易自由化 ☛ 自由贸易 自由贸易“保护贸易” 对称。国家对外贸易政策两种基本类型之一。国家对进出口贸易活动不加干预和限制的一种贸易政策。自由贸易政策的主要内容是国家取消对进出口贸易的限制和障碍,取消对本国进出口商的各种特权和优待,使商品自由进出口,在国内外市场自由竞争。自由贸易政策是资本主义自由竞争时期,英国工业取得世界垄断地位之后实行的。它是适应英国工业资本家为了获得廉价原料、劳动力和广阔的国外市场,减免关税,取消对工业生产的限制而产生的贸易政策。自由贸易政策原是一种允许英国资本自由扩张,从经济上自由掠夺和奴役其他落后国家的经济侵略政策。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资本主义生产国际化的加强,资本主义世界工业生产迅速增长,出现了相对的贸易自由化。其主要表现是: ☚ 多角贸易 自动出口限额 ☛ 自由贸易 自由贸易“保护贸易”的对称。国家对进出口货物不加于涉和限制、允许商品自由输出和输入并减免关税的贸易政策。最早产生于18世纪末的英国。当时,英国产业革命蓬勃发展,既要从世界各地输入大量廉价原材料和粮食,又要向国外销售其大部分工业品。保护贸易政策成了经济发展和对外扩张的障碍。19世纪初,英国工业资产阶级提出“自由贸易”口号,同主张保护贸易的贵族、大商人展开斗争。随着产业革命完成,英国成为“世界工厂”,工业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自由贸易政策逐渐代替保护贸易政策。1813年,废除东印度公司对印度贸易的垄断权。19世纪20年代,英国与各主要国家订立互惠关税协定,降低工业品进口税率,取消丝织品进口的禁令,降低原料 (特别是生丝、羊毛、煤等) 的进口税率,废止所有对输出品的限制 (包括机器)。1841—1846年间,取消605种商品的进口税,降低1 035种商品的进口税。1846年废除直接损害劳动人民利益和工业资产阶级利益的《谷物条例》。1849年废止从17世纪60年代保持下来的《航海条例》。1853—1860年间,最后地消除了保护关税的残余。自由贸易对加速封建经济残余的消灭和促进资本主义生产力的发展,起了重大作用; 自由贸易是处于竞争优势地位的英国工业资产阶级对外进行经济扩张的政策。其实质是: 在国内,承认经济上最强有力的大资本吞并中小企业的权力和自由; 在国外,承认英国奴役和掠夺落后国家的权力和自由。19世纪下半叶,新兴的资本主义国家,特别是美国和德国的工业跳跃式地发展,英国逐渐丧失其“世界工厂”的地位,实行自由贸易政策的基础发生动摇; 由于英国严重依赖国外市场,害怕别的国家进行关税报复,一直不敢改变自由贸易政策。直到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期间,英国才被迫正式宣布放弃自由贸易政策转而实行侵略性的保护贸易政策。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尽管联合国宪章规定了自由贸易的原则,“关税及贸易总协定”也明文规定降低关税和消除非关税壁垒,但资本主义国家一直奉行贸易保护主义。在资本主义发展初期,自由贸易对加速封建残余的消灭和促进资本主义生产力的发展,曾起过 一定的进步作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一度出现的贸易自由化对促进各国经济发展也起了积极的作用。 ☚ 进出口商品比价指数 保护贸易 ☛ 自由贸易free trade “自由贸易”unauthorized trading 自由贸易free trade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