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自我摧残综合征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自我摧残综合征

自我摧残综合征

自我摧残综合征,又名Lesch-Nyhan综合征,是由于次黄嘌呤-鸟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HGP-RT)缺少引起的嘌呤代谢障碍病,属性联隐性遗传。
HGP-RT基因位点在X染色体长臂。此酶广泛存在于人体多种组织中,它的缺乏最易在红细胞及成纤维细胞中发现(患者红细胞内HGPRT活力约为正常人的0~30%),在嘌呤代谢中HGPRT是“嘌呤回收”途径中重要的酶,它使鸟嘌呤和次黄嘌呤分别成为鸟苷酸及次黄苷酸。当HGPRT缺乏时,则此途径被阻断,导致次黄嘌呤鸟嘌呤磷酸核糖-1-焦磷酸盐(HG-1-PRPP)积聚,使更多的次黄嘌呤能在黄嘌呤氧化酶作用下转化为黄嘌呤及尿酸,致体内尿酸增多。
患者为男性,出生时无异常表现,但血、尿中尿酸已增高,常见尿布上有金黄色沙粒状物。患者24小时尿中排出尿酸比正常值可高4~8倍 (正常儿童每天为10mg/kg),易引起尿酸结石,损害肾脏。血清尿酸浓度为10~12mg/dl(正常小儿为2.0~5.5mg/dl)生后约3~4月开始出现神经系统症状,激惹不安,烦躁,运动发育迟缓。约1岁后出现舞蹈样手足徐动,肌张力增高,下肢呈剪刀样交叉。约2~3岁起,可表现强迫性自残行为,如咬唇、咬颊粘膜、咬手指或用物件挖割身体一些部位等,但感觉均正常,可能为不能自己控制的强迫行为。多数患儿智商低于65。
目前已可通过红细胞、皮肤成纤维细胞作HGPRT酶活力测定进行诊断。测晨尿的尿酸/肌酐比值可作筛选手段,正常生后第一周为1.55,10岁儿童为0.61,儿童患者平均3.19。利用羊水细胞检查可行生前诊断。
本病尚无特殊治疗,采用口服黄嘌呤氧化酶的抑制剂别嘌呤醇(Allopurinol)(每日8mg/kg,分2~3次),可抑制尿酸的生成,有效地控制患儿的高尿酸血症及高尿酸尿症,防止尿酸结石和肾脏病损,但并不改善神经系统症状。采用基本无嘌呤的饮食,可使患者红细胞中HGPRT活力升高,但临床症状未见好转。应用羧苯磺胺可减低血中尿酸量,但对神经系统症状亦无效用。应用出生前诊断技术,及时流产患病胎儿,能成功地控制患儿的出生。

☚ 黄嘌呤尿症   糖代谢障碍 ☛
00005919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6 10:1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