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律性强度automaticity intensity
自律性强度通常用起搏点频率的快慢来表示。其强度的大小反应了各个起搏点激动的积聚和成熟过程的长短,自律性强度主要取决于起搏细胞的舒张期自动除极化的速度。正常情况下,各类起搏点的自律性强度为:窦房结60~100次/min、房性起搏点50~60次/min、交界性起搏点40~60次/min、室性起搏点25~40次/min。一般来说,起搏点的部位愈低,自律性也愈低,自律性强度的改变可导致心律失常。有人根据自律性强度的变化及发放激动的频率,将心律失常分为7类:
❶停搏(自律性分级为O级):指自律性丧失。
❷窦性心律过缓或过缓的逸搏心律(1级):自律性降低。
❸正常的窦性心律或逸搏心律(2级):自律性正常。
❹窦性心动过速、加速的逸搏心律或非阵发性心动过速(3级):自律性轻度增高。
❺阵发性心动过速或早搏性心动过速(4级):自律性中度增高。
❻扑动(5级):自律性重度增高。
❼颤动(6级):自律性极度增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