臑头;槽头ts‘au21t‘əu21cao21tou21猪颈项肉。《说文·肉部》: “臑,臂羊矢也。”此谓牲畜的前肢羊矢穴,与猪项肉无涉。明李实《蜀语》: “豕项间肉曰臑头○臑音曹。豕项肉不美,有草气。”张慎仪《蜀方言》卷上: “猪项肉曰臑头。” 民国十五年《简阳县志》卷二十二《礼俗篇·方言》: “猪项肉曰臑头。臑音曹。” 民国二十一年《南溪县志》卷四《礼俗下·方言》: “臑头,臑音曹,豕项间肉也。”亦作 “槽头”。元贾铭《饮食须知》卷八: “猪肉毒在首,故有病者忌之。项肉俗名槽头,肉肥脃,能动风。” 明李时珍《本草纲目》卷五十上《兽之一·豕》:“项肉,俗名槽头,肉肥脆,能动风。”清厉荃《事物异名录》卷十五《饮食部》: “槽头肉,《本草纲目》: ‘项肉俗名槽头肉。’”或谓猪吃食时颈项下部常靠近猪槽,就把猪项肉叫做槽头 (《重方》,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3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