腮肿
本病系以耳下腮部肿胀疼痛为特征的儿科常见的一种传染病,即现代医学之流行性腮腺炎。传染性也很强,但不及麻疹,主要由粘邪所致。以5~15岁的小儿最多,多流行于冬春二季。粘邪从口鼻而入,引起三根失调,由赫依与血相搏而产生的热邪结于腮部所致。临床表现首先即发现耳下部肿大。少数患者首先有发热头痛,精神萎靡,食欲不振和恶心呕吐等前驱症状,持续1~2天后,才发现耳下部肿胀。腮肿可先见于一侧,1~2日后则波及对侧,也可两侧同时肿大。腮下先有疼痛,然后逐渐肿大。肿块边缘不清楚,有局部疼痛和触痛,咀嚼和吃酸味食物时,疼痛加剧。病势严重者,多有发热,或轻或重的全身症状,舌红苔腻,唾液增多,较大儿童可并发睾丸肿痛。腮肿4~5日后,便渐渐消退,全身症状也随着减轻,但全部消退需十天左右,预后大多良好。治宜以拔毒消肿为原则。药物用八味瑞香狼毒散 (利比巴拉珠尔),以醋或蛋清调和外敷,有良好的拔毒作用。亦可投七雄丸与戳粘红丸交替服用。病势较重则可给二十九味藁本散或五凤丸内服。饮食起居方面,宜进食凉温性饮食,多饮开水,居室要安静、清洁,空气流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