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脱肛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脱肛

病名。见《诸病源候论》卷五十。谓:“脱肛者,肛门脱出也。”又名州出、截肠,包括直肠或直肠黏膜脱出。以老年、小儿及素体虚者易患本病,多因中气不足、气虚下陷或湿热下注于大肠所致。便后脱出的肛肠,初期可自然还纳,中期须用手托送回,晚期常因咳嗽、用力、步行等而随时脱出。治法:气虚者宜益气升陷,服补中益气汤;湿热下注大肠者先清利湿热,兼以升提,如黄芩、黄连、槐角、黄柏、升麻、柴胡之类。外治可用香荆散,五倍子、白矾等煎汤熏洗。脱肛严重或经药物治疗无效者,应酌情选用注射疗法、手术治疗等。

脱肛prolapse of rectum

又称直肠脱出,直肠脱。病畜直肠脱出于肛门外的一种疾病。多因气血亏损,肛门收缩无力,或因其他原因努责过度,使肛门翻出。病初直肠脱出肛门之外,颜色赤红,继则脱出部分发硬,颜色紫黑,直肠黏膜逐渐水肿和坏死。排粪困难,食欲不振。严重者因肠破裂而死。以手术整复为主,若属气血双亏而脱者,则在整复后再灌服补中益气汤,配合电针百会、交巢等穴。

脱肛

病名。出自《诸病源候论》。肛管与直肠,甚至乙状结肠也脱出肛门外者,称脱肛。多因中气不足、气虚下陷,提肛肌、骨盆底部肌肉及肛门括约肌松软无力所致。久泻久痢、长期咳嗽、习惯性便秘等常为诱因。初期,大便时脱出,便后自然恢复; 中期,脱出后不易自然恢复,需用手推回; 后期,站立、咳嗽、行走时即可脱出,不能自然恢复。脱出过久,因摩擦可出现出血水肿,有时发生嵌顿,不能恢复,造成坏死。

脱肛

脱肛

中医病名。又名截肠。是指直肠或直肠粘膜脱出肛门外的一种病症。多由中气不足,气虚下陷,或湿热下注大肠所致。常见于体虚的老人和小儿。轻者肛门脱垂能自行还缩,重者需用手托方可回纳,并由咳嗽、劳累、行走、用力等所诱发。治疗应以补中益气升陷为主。常用方剂补中益气汤。也可外用中药煎汤熏洗。

☚ 痔   破伤风 ☛
脱肛

脱肛tuogang

指肛管、直肠外翻,脱垂于肛门外,多见于1~3岁小儿。小儿支持直肠的组织软弱及长时期腹内压增加是发生脱肛的主要因素。营养不良小儿、经常便秘、腹泻、咳嗽等均可促成脱肛。初期,排便后肛门脱出部分尚能自动缩回,反复发作则须用手托回,常有少量粘液流出,应尽早诊治。进一步发展,当哭闹、咳嗽等,稍用力即脱出,且很久不能复位,脱出的肠管水肿、充血,溃疡、出血以至嵌顿、坏死,需进行手术治疗。为防止脱肛的发生,要从小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提供合理营养,增强体质。

☚ 肛门周围脓肿   肛裂 ☛

脱肛proctoptosis

肛管、直肠向外翻出而脱垂于肛门外叫脱肛,即肛门直肠脱垂。多见于小儿。主要因为小儿解剖部位发育上的缺陷,即直肠相对较长,粘膜及粘膜下层固定差,肌层发育不良及腹腔内压力长期增加(痢疾、肠炎等)而造成。病儿初期常在用力时脱出,排便后自动缩回;反复发作者,排便即脱出,并需用手还纳而回;更为严重者脱出后还回困难,有充血、水肿、溃疡或出血与糜烂等。治疗:积极治疗痢疾、腹泻等疾病;脱肛后用清洁物托附还回。

脱肛

病名。指肛管或直肠脱出肛门外。好发于老人和小儿。多因久泻久痢,长期便秘,经常咳嗽,及妇女产育过多,以致气血亏虚,中气下陷,不能收摄,或湿热下注大肠而致。早期便时脱出,便后自行回纳,严重者咳漱、行走或下蹲亦可脱出,需用手推回,伴下腹坠痛,腰酸等症。内治宜补气升提,或清利湿热;外治宜收敛固涩,可采用熏洗、外敷、注射及针灸疗法。

脱肛tuō gāng

《本草纲目》主治第3 卷脱肛病名(38)。病名。见《诸病源候论》卷五十。谓:“脱肛者,肛门脱出也。”又名州出、截肠,包括直肠或直肠黏膜脱出。以老年、小儿及素体虚者易患本病,多因中气不足、气虚下陷或湿热下注于大肠所致。便后脱出的肛肠,初期可自然还纳,中期须用手托送回,晚期常因咳嗽、用力、步行等而随时脱出。治法:气虚者宜益气升陷,服补中益气汤;湿热下注大肠者先清利湿热,兼以升提,如黄芩、黄连、槐角、黄柏、升麻、柴胡之类。外治可用香荆散,五倍子、白矾等煎汤熏洗。脱肛严重或经药物治疗无效者,应酌情选用注射疗法,手术治疗等。

脱肛hedrocele

即直肠脱垂。

脱肛tuōgāng

病名。出《诸病源候论·痢病诸候》。又名截肠。多因气虚下陷或湿热下注大肠而致肠头突出肛门, 老人、小儿多患。气虚者宜益气升陷, 服补中益气汤。湿热下注大肠者, 又当清利湿热, 佐以升陷,用四物汤加黄芩、黄连、槐花、升麻、柴胡等, 亦可用五倍子、白矾等煎水熏洗。注意体育锻炼, 增强体质。

脱肛

脱肛

直肠或直肠粘膜脱出于肛外者,称为脱肛。见于《诸病源候论》。又名脱肛痔、截肠,多发生于儿童和老年人.多因久泻久痢,老人气血衰弱,妇人产育过多,中气下虚,或小儿气血未旺、肾气本虚而致,亦有因肺移热于大肠,湿热下注所致者。正如《疡科心得集》谓:“夫脱肛之证,有因久痢久泻,脾肾气陷而脱者,有因中气虚寒不能收摄而脱者,有因酒食伤脾、色欲伤肾而脱者,有因肾气本虚,关门不固而脱者,有因湿下坠而脱者,又肛门为大肠之使,大肠受寒受热皆能脱肛,老人气血已衰,小儿气血未旺皆易脱肛。”
脱肛早期无明显全身症状,仅排便时直肠粘膜脱出,便后自行回纳。脱肛严重者,当咳嗽、行走或蹲下时亦脱出,不易回复,需用手推回或卧床休息方能还纳,病人常觉大便不净和不畅,下腹坠痛,腰部、腹股沟及双下肢酸胀和沉重感觉。因反复脱出,直肠粘膜经常暴露肛外而充血水肿、渗液,刺激肛周皮肤引起瘙痒。脱肛以气虚者居多,湿热者较少。气虚者,宜补中益气汤加诃子、金樱子、五倍子,以增强收摄作用。中气虚寒者,前方加炮姜、茯苓、五味子;肾气虚者,用附桂八味丸加减。若肛门脱出,赤热肿痛,或有血性粘液渗出,此属大肠湿热,洽宜清热利湿为主,用地榆散加减。当大肠湿热已清,仍当以补气升提为治则。
外治:
❶熏洗法: 用苦参汤加石榴皮、明矾、五倍子煎汤熏洗,亦可用五倍子末、马勃末或木贼烧灰存性外敷,随即将脱出的直肠回纳。
❷注射疗法: 适用于直肠粘膜或直肠全层脱出,但对于直肠粘膜溃烂、肛周染毒或伴有腹内压增高的疾病者,则不宜采用。一般用明矾脱肛液、6%收肛液等硬化剂。儿童采用直肠粘膜下注射,成人除直肠粘膜下注射外,还需作直肠周围间隙注射。脱肛伴肛门松弛者,除注射疗法外,并辅助肛门紧缩手术,则效果更确实。
针刺,体针取长强、百会、足三里、承山、八髎、腰俞;耳针取直肠下端;梅花针可在肛门周围皮肤叩击,以增强括约肌张力对直肠的支持固定作用。

☚ 肛瘘   锁肛痔 ☛

脱肛

脱肛

本病维吾尔医学名为胡如几 买开提,是指直肠或直肠膜脱出肛门外为主要特征的病证。病因多由在各种体内外不良因素影响下,气质失调,寒性或热性偏盛,损害和松弛肛门肌肉所致。多发生于儿童和老年人等体质较弱者。凡身患久泻久痢,体虚久咳,妇人多产,负重抬物,儿童多哭等均可成为诱发本病之主要因素。
症见初起仅排便时直肠黏膜脱出,便后自行回纳。脱肛严重者,当咳嗽、行走或蹲下时亦脱出,不易回复,需用手推回或卧床休息方能还纳,病人常觉大便不净和不畅,下腹坠痛等。因反复脱出,直肠经常暴露肛外而充血水肿、渗液,刺激肛周皮肤引起瘙痒。本病分为寒性脱肛、热性脱肛和肌肉松弛性脱肛等3种。治宜热补肛肌、寒补肛肌、除因健肌、增强肛肌之托力为主。热补肛肌,宜用玫瑰花、龙葵叶用龙葵实汁煎煮加热维改尼 古丽 油制成软膏涂于患处;方用热维改尼 西比提 油、热维改尼 巴布乃 油涂于患处。寒补肛肌,宜用天山堇菜、白蜀葵、洋甘菊、胡萝菁叶、胡麻等煎水,待温过滤,患者坐浴后,方用热维改尼 比乃非谢 油溶化白蜡涂于肛门。除因健肌,要正对便秘、咳嗽等诱因进行治疗的同时,要增强肛肌之托力。肛肌松弛者,宜用玫瑰花、石榴花、桃叶煎水趁温坐浴;同时取渣加热维改尼 古丽油敷于肛门;银粉、石榴花、没食子、明矾研细涂于肛门;亦可胡葱煎水坐浴,局部涂于没食子粉和樟脑粉;小儿脱肛者,取7只鸡蛋,顶部开个小洞,内入大米大小明矾,将小洞用面糊封口,用水煎煮,每日食用1只即可;亦可用沙棘根水煎成一半时加砂糖服用10—15天;年老脱肛者,荜茇、黑胡椒、香菜子、食盐、姜、余甘子皮研细过箩制成散剂内服。

☚ 肛瘘   肛门瘙痒 ☛
脱肛

脱肛proctoptosis

又称“肛门直肠结肠脱垂”。肛管、直肠或结肠向外翻出而脱垂于肛门外的一种征象。体检时,在会阴中央如看到一个球状肿块,约橘子大小,颜色呈深红,表面有自肛管中央向外放射的纵沟,并隐约有些环状皱襞,在其上覆盖着一些黏液苔,即为脱肛。重者肿块可为管状,并向后轻度弯曲,表面可呈许多折迭的环沟。脱肛分为三型:第一型为黏膜脱垂;第二型为完全脱垂;第三型为盆结肠套迭脱垂。为区别之,可用指尖或探针轻轻地插入脱出肿块的外围。如果肿块外围有一深的环形穹窿,手指或探针可插入甚高,则为第三型脱垂。相反,如果肿块周围并无穹窿,指尖或探针不能插入,则为第一或第二型脱垂。按脱出的组织和临床表现,脱肛分为三度:Ⅰ度:直肠黏膜下移,轻者脱至肛管,重者可脱出肛外3~4cm。大便后可自行回复。Ⅱ度:直肠全层脱出肛外5~12cm,肛门松弛,大便后有时需用手推回。Ⅲ度:直肠、部分乙状结肠脱出肛外,长达12cm以上。肛门松弛无力,大便后不能自行回复。此征多见于2~4岁幼儿,多有增加腹压诱因,排便习惯不良和胃肠功能紊乱亦可促使发生。

☚ 肛门缺如   肛门直肠结肠脱垂 ☛

脱肛

prolapse of anus

脱肛tuō gāng

proctoptosis; prolapseof rectum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19:14: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