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脑电图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脑电图

脑电图

大脑皮层位于大脑的表层,有140亿左右的神经元,它们在没有明显的外界刺激时也经常有生物电变化(这些变化决定着神经元的兴奋和抑制),人们称之为自发电活动。将电极放在头部皮肤上可记录到这种电活动,记录出的图形称为脑电图(见图1.14-2),脑电图中的脑电波按频率不同可分为β、α、θ和δ四种(分别为14—30、8—13、4—7和1—3次/秒)。在成年人,α波是安静觉醒状态闭眼时的主要节律;β波主要出现在兴奋或情绪激动时;θ波和δ波则只见于睡眠时期(在婴幼儿,δ波和θ波是觉醒时的主要节律)。成年后,每个人的脑电图是相当稳定的,但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意识状态(觉醒、睡眠、麻醉、昏迷)下脑电图却有很大的变化,此外血液葡萄糖和二氧化碳浓度变化较大时脑电图也有明显的变化。在某些病人,特别是患癫痫和大脑占位性病变(例如肿瘤)的患者,脑电图上有特殊的变化,对医生诊断疾病有很重要的价值。


图1.14-2 人脑电图描记

☚ 心肌的电活动和心电图   诱发电位 ☛

脑电图electroencephalogram,EEG

通过仪器记录下来的大脑皮层神经元的脑电波图。按频率的不同可分为:δ波(每秒0.5~3次),θ波(4~7次),α波(8~13次)和β波(14~30次)4种。一般认为快波(β波)主要表示大脑皮层处于活动状态,α波主要表示皮层处于安静状态,而慢波则为睡眠时的主要波形。

脑电图

脑电图naodiantu

英文缩写EEG。通过置于头皮一定部位的电极所记录的脑电变化曲线。它不仅是临床诊断分析脑部及某些全身性疾患的常用检查手段,也是生理学、心理学,特别是思维科学的重要研究手段之一。脑电图通过对脑细胞电活动的综合测量,反映出脑的活动情况。正常脑电图有4种波形:(1)α波:频率8~13次/秒,波幅20~100微伏。是成人脑电图的基本波形,在清醒闭目、安静时可测得 。(2)β波:频率14~30次/秒,波幅5~20微伏。它表示大脑皮层处于兴奋状态。成人睁眼视物、思考问题或受到外界刺激时,可以测得; 但安静时只有在额区才出现β波。(3)θ波:频率4~7次/秒,波幅100~150微伏。成人困倦时可出现θ波。若清醒时出现θ波则为异常;但10岁以下儿童的脑电图却以θ波为主。(4)δ波:频率0.5~3次/秒,波幅20~200微伏。婴儿的脑电图常见δ波,而成人只有在熟睡、麻醉或极度疲劳时才会出现这种波形。脑电图检查对于癫痫、脑部肿瘤、脑外伤、脑血管病变等疾病的诊断及预后判断很有帮助。比如,脑肿瘤病人即便清醒时,在肿瘤部位也可出现θ波或δ波;而癫痫病人常有波幅较大的尖波、棘波和密集的波形等。脑电图技术近年取得很大进展,已经有可以直接从大脑皮层表面测量和记录脑电活动的“皮层电图”,甚至已经有可以不接触头皮,在被测者不知道的情况下“远距离”测定脑电图的仪器,这种方法可用来观察驾驶员的思维活动,防止事故发生。80年代末期,科学家已可以通过脑电图的分析“翻译”出一些 “词”,并预言不久将可以用仪器 “捕捉” 空中“游荡”着的某一特定研究对象的脑电波,并破译出他所思考的内容。这些方面的进展必将在对精神病的治疗、学习过程的研究、思维能力的开发等方面发挥不可忽视的作用。


图504 癫痫病人脑电图波形

☚ 心电图   超声诊断 ☛
脑电图

脑电图naodiantu

(EEG) 应用电子放大技术,将脑部自发的生物电流活动放大100万倍而描记在纸上的图形,用以研究大脑功能有无障碍的方法。正常成人在清醒、安静、闭眼的情况下,大脑半球后部,即枕叶、颞叶及顶叶的后部为α波,频率8~13次/秒,波幅5~20微伏;大脑半球前部即额叶常见β波,频率14~30次/秒,波幅5~20微伏。慢波指4~7次/秒的θ波及0.5~3次/秒的δ波。成人两半球前部可有少量θ波但不应超过10%, δ波在正常成人只有睡眠时才有。慢波增多或清醒时出现δ波为病理现象。慢波表示该电极处的神经元受破坏或功能被抑制。儿童脑电波以慢波为主,随着年龄增长,慢波逐渐减少,α波逐渐增多。5~6岁以后枕部α波较多了,14~18岁接近成人脑电波。

☚ 脑图谱   脑电活动 ☛

脑电图electroencephalogram, EEG

用仪器记录出脑电活动的图形叫脑电图。大脑皮质细胞的活动伴随着继续不断的电活动,如在头皮不同位置上放置两个电极,通过放大的示波仪器可描记出图形来。正常人脑电图有α、β、θ、δ等4种波。依据脑电波的特点可分为α型、β型、低电压型及不规则脑电图等4种基本图型。一般在头皮上放置10~19个电极,有10~20种放置方法。对诊断某些脑部和全身性疾病及判断其预后有一定意义。

脑电图

脑电波的记录图,随着大脑皮层神经元的生物电活动,大脑皮层常有持续的节律性电位改变,称自发脑电活动。临床上在头皮上用双极或单极记录法来观察大脑皮层的电位变化。

脑电图

脑电图

指用特殊电子仪器(脑电图机)所描记下来的脑部生物电变化的曲线图。通过分析脑电图的波形、频率、波幅等变化,对于了解脑的活动情况和诊断脑部疾病均有一定帮助。脑电图波形的变化规律一般是频率慢的波,其波幅较高;而频率快的波,其波幅较低。根据脑电波的频率和波幅可将其分为:
❶β波 每秒14~30次,波幅为5~20微伏。它的出现表明大脑皮层处于兴奋状态,如进行思维活动等。
❷α波 每秒8~13次,波幅为20~100微伏。通常在清醒、安静、闭目时出现。
❸θ波 每秒4~7次,波幅为100~150微伏。它的出现表明中枢神经系统处于抑制状态(困倦)
❹δ波 每秒1~3次,波幅为20~200微伏。一般在清醒状态下不出现此波,只有在睡眠状态下才出现。各种波在大脑皮层的不同区域均可引出,但枕叶以α波活动较显著,而β波在额叶和顶叶比较显著。一般认为,当脑电波由高振幅的慢波转为低振幅的快波时,表明大脑皮层的兴奋过程占优势;相反,由低振幅的快波转为高振幅的慢波时,则表示中枢神经系统发展为抑制过程占优势。

☚ 神经的营养作用   老年人脑电图的变化 ☛

脑电图

脑电图

脑电图是将脑部自发性生物电活动通过电子放大技术描记于纸上而得到的图形。在头皮规定的部位放置4~8对或更多的电极,应用单极和双极连接方法描记额、颞、顶、枕部的电位活动。记录额叶和颞叶底部的电活动可采用鼻咽或蝶骨电极。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将常规脑电图的时间,振幅通过计算机处理转换成频率功率常数,然后画出它们在脑内的空间分布图,简称脑地形图。地形图直观醒目,定位准确,能够把脑损害的程度和面积在图上以数字的等级显示出来,其灵敏度高于常规脑电图。正常人大脑发放的基本节律是:α节律,频率为8~13次/秒;波幅20~100μV,主要见于枕部及顶部;β节律,频率为14~30次/秒,波幅为5~20μV;可见于额部及颞部。在异常情况下,可发放其它慢频律的波型:θ波:4~7次/秒;δ波:0.5~3次/秒。其它异常的波形有棘波,尖波、棘—慢波和尖—慢波等。儿童脑电图以慢波为主,随着年龄的增长,慢波逐渐减少,α波逐渐增多,4~6岁时α节律已较多,至14~18岁即接近成人脑电图。正常老年人脑电图的特点为α节律变慢,电压趋向降低,α指数减少,β活动稍有增加,弥散慢活动增多。可以根据脑电图的频率,波幅、波形,发作性发放及位相关系来确定是否异常。脑电图检查可发现脑部的弥漫或局限损害。对癫痫、脑炎、脑瘤及脑血管疾病等有一定的诊断价值,特别对癫病诊断帮助尤大。约在50%以上的癫痫病人,在发作间歇期亦有异常脑电活动,出现棘波、尖波、棘一慢波、尖一慢波等病理波。有些癫痫病人,在发作间歇期脑电图无异常波形,可用过度换气、闪光刺激、睡眼等诱发方法使潜在的异常波形呈现出来,脑电图不仅能说明脑部本身疾病所致局限或弥散的病理表现,而且对脑外疾病如代谢和内分泌紊乱及中毒等所引起的中枢神经系变化也有诊断价值。非器质性精神病的脑电图系正常或偶见轻度异常,故脑电图对鉴别脑器质性疾病和功能性疾病有一定作用。

☚ 心电图检查   超声波检查 ☛

脑电图electroencephalogram,EEG

将引导电极放在头皮上,通过脑电图机记录出大脑皮质的自发电活动,所记录到的脑电活动的图形,称为脑电图。正常人脑电图有α、β、θ、δ四种波。依据脑电波的特点可分为α型、β型、低电压型及不规则型等四种基本图型。一般在头皮上放置10~19个电极,有10~20种放置方法。主要诊断脑部某些疾病,对全身性疾病及判断其预后有一定意义。

脑电图

脑电图

脑电图是通过脑电图描记仪将脑微弱生物电放大约100万倍后描记于纸上,成为一种生物电的曲线图。正常人与某些颅内病变和全身性疾病患者的脑电图有所不同,因此可作某些疾病的辅助诊断方法之一。
脑电图描记: 被检者可取坐位或卧位,用火棉胶或橡皮条 (或松紧带) 做成的电极帽将电极固定在头皮特定部位,用导线与脑电图描记仪相连,同时可描记8、12、16、20或32条曲线图。
正常脑电图 正常成年人的脑电图有
❶α节律,在清醒、安静、闭眼、血糖保持正常水平的情况下,枕部、顶部及颞叶后部可出现连续的8~13次/秒、电压(波幅)为20~100μV、平均50μV的正弦形电活动的曲线图。睁眼时α节律消失,闭眼后又恢复,称为α节律阻抑现象。除了睁眼时α节律消失外,其他各种突然的刺激如声音、针刺等都可使其消失,但重复数次后就无影响。思维活动、情绪紧张、复杂的心算等可使有些人的α节律短时消失。α节律的波幅由低至高,再由高变低的周期性变化,称为调幅。
❷β波: 是在大脑半球前部常可见到的波幅,为5~20μV、频率14~30次/秒或更快的电活动。β波在睁眼时范围较广。
❸θ波: 4~7次/秒的电活动波。电压一般在30~50μV左右,正常人可在两半球前部出现,但少于10%。一般在困倦或刚入睡时可增多。
❹δ波: 是0.5~3次/秒的电活动。在清醒状态下不出现。在睡眠状态时出现,随着睡眠由浅入深,δ波逐渐增多,但两侧对称。θ


图1 正常成人脑电图
1.左额前 2.右额前 3.左颞 4.右颞 5.左中央区 6.右中央区 7.左枕 8.右枕

波和δ波又统称为慢波。正常儿童脑电图变异较大,新生儿以低波幅慢波为主,随着年龄的增长,约4~6岁时α活动逐渐出现以至增多,10岁左右已基本上为α节律。10岁以后逐渐接近成年人的节律,故儿童脑电图上θ波和δ波不能都认为异常。睡眠脑电图是在入睡后的描记,睡眠由浅至深,可分为数期。
❶慢波期A期,嗜睡期,α波调幅变差,波幅可暂时增高,节律变慢,逐渐变为间隙出现,与低电位快活动交替,θ波亦增加,有时在α节律尚存在时即已出现。B期,浅睡期,早期记录低平,包括低电位的θ波和β波,但外界刺激尚易引起α波重新出现。后期θ波更多,在顶心部间歇出现高电位慢波或尖波,称为顶心波,在有听觉刺激时尤易出现。个别人在此期间出现正尖波。顶心波在老年人中常不明显。C期,睡眠较深,特征为短段低电位11~15次/秒规律性电活动,称为“梭波”或σ波,每段约0.5~1秒,开始在中央区,然后扩展至额部及顶部,有时和顶心波同时出现。外界刺激也能引起额部的短段中至高电位不规则δ波,有时伴有快活动,称为K-复合波。D期,进入深睡期。高电位δ波逐渐增多,在额部和中央区较多,其后延及颞部,和低电位θ波、δ波交替出现,梭波范围扩大,频率降至12次/秒,外界刺激引起K-复合波,顶心波不再出现。E期,高电位1~2次/秒波愈加弥漫,持续,占整个记录的50~100%。θ波消退,梭波慢至10~12次/秒,较少出现。
❷快速眼动相,约每隔1~1.5小时,慢波睡眠期周期地发生δ波减少,然后出现低电位θ和β活动,杂有间歇的低电位α波,同时伴有快速的发作性眼球协同运动。由于脑电图表现酷似浅睡期,而实际上对环境刺激的觉醒阈最高,所以也称反常期。正常睡眠约包括4~6个周期。前几个周期中D期和E期较长,后几个周期中快速眼动期较长。脑电的睡眠分型在老年人中不很显著,其D、E期和快速眼动相都相应地减少。在新生儿仅见阵发性高电位δ活动和低电位不规则电活动交替出现。
病理脑电图
癫痫: 在癫痫发作间期或发作时,脑电图上可有突然发生的高波幅放电,称为痫样或痫性放电。常见的波型有以下几种:
❶棘波(Spike)时程为20~70毫秒的放电。局灶性的棘波,提示在描记到此波的电极邻近皮质有病


图2 局限性癫痫患者


6.右额-右中央区 7.右中央区-右顶有棘波和尖波

变。
❷尖波(Sharp wave) 时程为70~200、300毫秒或以上的放电(图2)。局灶性的尖波提示在记录到尖波的电极附近皮质有损害,但较描记到棘波者要远些。
❸棘-慢波或尖-慢波。凡是一个棘波或尖波与一慢波交替出现称为棘(尖)波与慢波复合波,简称棘(尖)-慢波。
❹多棘波或多棘-慢波: 多棘波是指多个(3~6个)棘波成串出现放电。多棘波后面跟着一个慢波为多棘-慢波,多见于肌阵挛抽动时。
❺3次/秒棘慢波,是由一个棘波和一个慢波交替与合起来的放电,每秒出现3个,往往两侧对称,同步,见于小发作。
❻尖-慢波: 3次/秒以下的复合波,往往为2.5次/秒或以下,为Lennox-Gastaut综合征,又称类小发作的表现。
❼高峰失律: 多见于婴幼儿。常为高波幅的尖波、棘波发作,然后可有一电活动低平期,可以两侧对称,也可不对称。常见于婴儿痉挛症,苯丙酮酸尿症等病人。
❽各种频率范围的发作性放电,如14~30次/秒,8~13次/秒等的突然发放均可视作痫样放电。各种癫痫发作的脑电图有:
❶癫痫大发作: 发作时若能描记成功,则为连续的棘波放电,逐渐变慢为尖波和δ波,发作停止后可能有一电活动低平期,再逐渐恢复正常。发作间期部分病人有阵发性棘波,尖波或棘-慢波等发放。
❷癫痫小发作(失神): 两侧同步的3次/秒棘-慢波发放。
❸局灶性癫痫: 在发作间期常可有局限性棘波、尖波、棘-慢波、尖-慢波等。若为扩延(杰克生型)癫痫,则可在某一电极处先有低幅快频放电,频率逐渐减慢,波幅增高。若向两侧扩散,则可有意识丧失和临床发作。
❹颞叶癫痫或精神运动性发作(复杂部分性发作)。往往在一侧或双侧颞叶前部有尖波或棘波发放,有时则出现双侧弥漫性发作性4~7次/秒θ波发放。鼻咽或蝶骨电极有助于发现局灶性放电。
颅内占位病变的脑电图:
❶大脑半球的占位病变,约55~85%的病人可有局灶性慢波 (θ波或δ波),大脑半球脑脓疡出现局限性δ波的百分率较高,可达90%左右。
❷颅底部肿瘤,前颅窝底的肿瘤可在相应的额部,中颅窝肿瘤在颞部,蝶骨嵴肿瘤则在颞部可有局灶性θ波或δ波。鞍区早期垂体瘤可有θ波,若发生颅内压增高,则可有双侧δ波出现,无定位意义。
❸中线深部(如三脑室)和颅后凹肿瘤,早期脑电图可无变化。出现颅内压增高时则可有双侧阵发性θ波和δ波,往往为节律性。成人以额部为明显,称为额部间歇性阵发性δ活动(FIRDA),儿童以后部为主,称为枕部间歇性节律性δ活动(OIRDA)。无定位意义。
颅脑损伤时的脑电图: 轻度颅脑损伤,只有数秒钟至数分钟意识不清的脑震荡,在24小时内的描记大都正常。少数有弥漫性θ波和δ波,很快即消失。重度颅脑损伤。出现弥漫性θ波和δ波,随着病情好转,这种慢波逐渐减少以至消失。若δ波的频率甚慢,则预后可能不佳。若有幕上血肿形成,则可能有局灶性δ波。
脑血管疾病的脑电图: 颈内动脉系统的出血性或缺血性中风,均可在脑电图上出现弥漫性或局灶性改变,随着病情的好转,这些改变亦逐渐减轻以至消失,这种随访检查,可以与颅内占位病变作鉴别,后者的异常往往持续甚至恶化。脑干的血管性疾病,若影响网状结构,则可有弥漫性改变,若基底动脉阻塞引起闭锁综合征时,脑电图大部正常。蛛网膜下腔出血,主要为不同程度的弥漫性改变,若在弥漫性改变的基础上有局灶性改变,或在症状消失后有局灶性改变,则可能有血管畸形或陈旧出血可能。
脑部感染性疾病的脑电图: 脑部各种炎症的脑电图主要为弥漫性异常。感染在某一部位较为严重时,可有局灶性改变。随着临床的好转脑电图也渐好转。若形成结核性肉芽肿或脑脓肿时则可有局灶性改变。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 (SSPE) 及亚急性海绵状白质脑病 (Jakob-Creutzfeldt病)可有周期性发作性改变,此种改变到晚期则趋于消失,而变成弥漫性慢波。
内科疾病的脑电图: 如维生素缺乏症,苯丙酮酸尿症,血紫质病,肝昏迷,严重心肺疾病伴有脑缺氧。肾病伴氮质血症时均可有脑电图改变。一般出现弥漫性θ波和δ波,肝昏迷时可有三相波。慢性肾病的弥漫性改变,在透析后甚至加重,伴有癫痫发作者预后较差。非酮性高血糖昏迷则可有弥漫性和局灶性改变。
祖国医学的研究和脑电图描记: 曾研究针刺、气功、太极拳等的脑电图。毫针刺入皮肤后可有短暂的α节律抑制,长时间捻针并不影响脑电图。气功练功过程中可出现θ波。对1组进行多年练习太极拳和12例无练拳史的正常老年人(51~79岁),在静止时的脑电描记基本上与正常成年人相同。在“想象”地打太极拳时,1例的α节律持续时间较安静时为长,另1例两侧半球前部出现逐渐增多而明显的θ节律。其他受检者的脑电与静止时无明显差别。
☚ 颅脑超声波   脑血流测定 ☛

正常脑电图/α型脑电图/β型脑电图/低电压脑电图/不规则脑电图/脑电图机/周期/节律/活动/指数/波幅/调节/调幅/浅睡期/中睡期/深睡期/背景活动/α波/β波/θ波/δ波/μ波或μ节律/λ波/γ波/k波或k节律/顶节律/颞节律/k-综合波/位相/时相/位相倒置/正弦波或类正弦波/弓状波/睡眠纺锤波/早产儿脑电图/新生儿脑电图/乳儿期脑电图/幼儿期脑电图/幼童期脑电图/学童期脑电图/青春期脑电图/异常脑电图/嗜睡脑电图/昏睡脑电图/昏迷脑电图/深昏迷脑电图/界限性脑电图/轻度异常脑电图/中度异常脑电图/高度异常脑电图/非常浅睡期/思睡期/抑制期/懒波/慢波/多形性慢波节律/尖波/驼峰波/顶尖波/棘波/阳性棘波/棘慢波综合/尖慢波综合/中央区功能性棘波/顶区功能性棘波/双相波与多相波/三相波/复合波与多形波/高波失律/慢波爆发/阵发性慢波/两指手套波/峰波期/双顶驼峰期/锤波期/峰锤波混合期/丘波期/涟波期/锯齿状波/变异型慢α波/青年性后头部慢波/后头部孤立性慢波/单形性慢波节律/平坦活动/电沉默现象/爆发性抑制活动/诱发异常/诱发试验/过度换气诱发试验/闪光刺激诱发试验/睁闭眼诱发试验/睡眠诱发试验/美解眠诱发试验/戊四氮诱发试验/颈动脉内阿米妥钠注射试验/低氧和屏气诱发试验/剥夺睡眠诱发试验/闪光-美解眠联合诱发试验/闪光-戊四氮联合诱发试验

☚ 肩袖钙化和纤维化的肩关节镜的诊断   正常脑电图 ☛

脑电图

electroencephalogram(EEG)

脑电图

脑电图electroencephalogram,EEG

大脑皮层的神经元在没有任何明显外加刺激的情况下,甚至在熟睡时,能产生持续的节律性电位变化,这称为自发脑电活动(即脑电波)。用仪器将这些微弱的脑电活动引导出来,并放大为100万倍后描记在纸上,变成一种生物电曲线图,即为脑电图。实验中,根据不同的脑电引导方法,又可分为脑电图和皮层脑电图。前者是将引导电极放在头皮上,通过仪器描记,得到的生物电曲线图。后者是在外科手术中,打开头颅骨将引导电极放入大脑皮层上,进行描记而得到的生物电曲线图。脑电图和皮层脑电图都是反映大脑皮层的自发电活动,其图形基本相同,只是波形振幅大小不同。皮层脑电图的振幅要比脑电图大10倍, 图形变化明显,但只能在外科手术中进行。通常根据脑电图波形的频率和振幅不同,将其分为α、β、θ、δ四种基本波形。α波频率为8~13次/秒,振幅为20~100微伏,在清醒闭目时出现。当睁眼、思考问题时,α波消失而出现快波。这一现象称为α波的阻断。β波频率为14~30次/秒,振幅为5~20微伏,当睁眼视物、思考问题时,在大脑皮层许多部位出现β波。β波的出现一般代表大脑皮层兴奋。θ波频率为4~7次/秒,振幅为100~150微伏,在困倦时一般可见到,它代表大脑皮层的抑制。但小儿在清醒状态时,常可见θ波。δ波频率为1~3.5次/秒,振幅为20~200微伏。成人在清醒状态下没有δ波,只有在睡眠时出现,在缺氧、大脑有器质性病变时也可出现。但婴儿在清醒状态时常可见δ波。一般地说,当脑电图由高振幅的慢波转为低振幅的快波时,表示兴奋过程的增加;反之,由低振幅的快波转为高振幅的慢波时,表示抑制过程的发展。

☚ 脑   脑电图反馈仪 ☛
脑电图

脑电图electroencephalogram

简称EEG。认知神经科学的主要研究方法之一。用特殊的电子仪器所描记的脑部生物电的曲线图。分析脑电图波形、波幅、节律等的变化,对于了解脑的活动情况和诊断脑病有一定的帮助。1924年德国精神病学家H.伯杰首次成功记录了人的脑电图,并于1929年率先发表。

☚ 功能性磁共振成像   脑电波 ☛
脑电图

脑电图

用特殊的电子仪器所描记的脑部生物电的曲线图。分析脑电图波形、波幅、节律等的变化,对于了解脑的活动情况和诊断脑病有一定的帮助。1924年德国精神病学家H.伯杰首次成功记录了人的脑电图,并于1929年率先发表。脑电图的波形按照脑电波的频率不同分成α波、β波、δ波、θ波四种。

☚ 正电子发射层描记术   脑电波 ☛
00001006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2:1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