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脏躁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脏躁病名。出《金匮要略》,即以精神抑郁,心中烦乱,无故悲伤欲哭,哭笑无常,呵欠频作为主要表现的情志疾病。治以养心安神,和中缓急,甘草小麦大枣汤为主加减治疗。参见甘草小麦大枣汤条。 脏躁 脏躁指妇女精神忧郁,情志烦乱,无故悲伤,哭笑无常,频作呵欠的病证。今称“癔病”。多因阴血不足,脏失所养,尤以心神失养,神不守舍,魂失所藏所致。辨证论治: ☚ 五不女 热入血室 ☛ 脏躁是一种发作性的精神异常。今称癔病。常由精神因素和不良暗示引起。机体素虚,心血虚亏、情志抑郁、易于接受暗示的女性,易患此病。临床表现极为复杂。平时多现情志抑郁,感情强烈而不稳定,并有感情过敏、感觉异常等。发作时烦躁易怒,长嘘短叹,忽而悲伤欲哭,声泪俱下,忽而兴高采烈,狂笑不已; 或突然倒地,呼之不应;或全身僵直、手足抖动。在排除器质性疾病的情况下,根据精神虽异常,但思维并不紊乱;神志虽恍惚,意识不丧失等特点,可以作出诊断。 脏躁中医学名。患者精神恍惚,悲伤欲哭、烦燥不安、经常伸腰呵欠。 脏躁zàngzào病名。出《金匮要略》, 即以精神抑郁, 心中烦乱, 无故悲伤欲哭, 哭笑无常, 呵欠频作为主要表现的情志疾病。治以养心安神, 和中缓急, 甘草小麦大枣汤为主加减治疗。参见甘草小麦大枣汤条。 脏躁 脏躁妇人无故悲伤,不能自控,甚或哭笑无常,频作呵欠者,称“脏躁”。始见于《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妇人脏躁,喜悲伤欲哭,象如神灵所作,数欠伸,……”若发生在妊娠期,则称“孕悲”;发生在产后,则称“产后脏躁”。病名虽异,但证治相同。主要病机,为阴血亏耗,五脏失于濡养,五志之火内动,尤以心肝火旺为主。因“心藏神”,“肝藏魂”,心肝之阴不足,则神不守舍,魂失所藏。故情志内伤,损及阴血,常为本病发作诱因。如《灵枢·本神第八》曰:“肝藏血,血舍魂,肝气虚则恐,实则怒”;“心主脉,脉舍神,心气虚则悲,实则笑不休。”心肝脏腑功能失调,则悲伤哀恸,哭笑无常,喜怒不定。治宜滋阴养液,安神宁志为主。药须柔润,慎用刚燥之品,免重伤其阴。 ☚ 热入血室 癥瘕 ☛ 脏躁zàng zàohysteria; hystericism 脏躁 脏躁hysteria为一种发作性精神病。指因情志抑郁,或思虑过度,气郁化火伤阴,使内脏阴液不足而致临床以发作时性情急躁、烦闷、无故悲伤,或叹气欲哭,甚至抽搐,但意识不完全消失为特征的一种疾病。多见于女性。《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妇人脏躁,喜悲伤欲哭,像如神灵所作,数欠身,甘麦大枣汤主之。”忧郁伤神,心神惑乱为其主要病机。类似现代医学的癔症性情感暴发,病人常有感情用事、自我中心、暗示性高等心理弱点。在忧、惊、悲、屈、窘、困等负性情绪影响下,出现神志恍惚、烦躁不宁、喜怒无常、骂詈号叫、喘促阵发、手舞足蹈、肢体抽搐等发作,每次发作持续数时、数日,恢复后如常人。症状可随暗示改变或消失。治疗方用甘麦大枣汤、百合地黄汤、百合知母汤及抗焦虑药。此外,心理治疗极为重要,暗示可消除症状,根本措施在于移情易性,增强精神素质,保持乐观开朗心情,积极地应付各种情境。 ☚ 孕悲 藏象学说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