脏毒病名。见《圣济总录》卷一百四十三。 ❶指脏中积毒所致的痢疾。《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之十五: “然肠风脏毒,自属滞下门。脏毒,即是脏中积毒。” ❷指一种内伤积久所致的粪后下血。《医学入门》卷五: “自内伤得者曰脏毒,积久乃来,所以色黯,多在粪后,自小肠血分来也。”以粪后下血污浊色暗为主症,可伴见胃纳不振,身疲乏力,舌苔黄腻,脉濡数等。治宜清解热毒为主,选用槐花散、脏连丸、黄连解毒汤、清胃散、防风黄芩丸等方。郁滞重者,亦可先用调胃承气汤加减,次用清化之剂。 ❸指肛门肿硬类似痔漏的病证。《血证论》卷四: “脏毒者,肛门肿硬,疼痛流血,与痔漏相似。” 脏毒病名。有多种含义。 ❶指脏中积毒所致的痢疾。 ❷指内伤积久所致的便血、黑粪、柏油样便。 ❸指脏痈痔。即肛门周围脓肿。因部位不同,而有不同的名称。生于会阴部的叫“悬痈” ; 生于尾骨部的叫“坐马痈”。多由湿热下注、瘀血凝滞所致。表现为局部皮肤红肿痛热。如局限成脓,则呈半丘形隆起,有波动感。既可以向外溃破,也可以向直肠、肛门内溃破。反复发作,长久不愈者,可形成瘘管。 脏毒zàng dú《本草纲目》主治第3 卷下血(百药煎)(32)。病名。见《圣济总录》卷一百四十三。 ❶指脏中积毒所致的痢疾。《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十五:“然肠风脏毒,自属滞下门。脏毒,即是脏中积毒。” ❷指一种内伤积久所致的粪后下血。《医学入门》卷五:“自内伤得者曰脏毒,积久乃来,所以色黯,多在粪后,自小肠血分来也。”以粪后下血污浊色暗为主症,可伴见胃纳不振,身疲乏力,舌苔黄腻,脉濡数等。治宜清解热毒为主,选用槐花散、脏连丸、黄连解毒汤、清胃散、防风黄芩丸等方。郁滞重者,亦可先用调胃承气汤加减,次用清化之剂。 ❸指肛门肿硬类似痔漏的病证。《血证论》卷四:“脏毒者,肛门肿硬,疼痛流血,与痔漏相似。” 脏毒zàngdú病症名。 ❶脏中积毒所致的痢疾(见《三因极一病证方论·辨肠风论》)。 ❷内伤积久所致的便血, 血色黯, 多在便后(见《医学入门》卷四)。属远血, 详远血条。 ❸指肛门肿硬, 疼痛流血。宜赤小豆当归散、清胃散、龙胆泻肝汤(见《血证论·便血》)。 ❹即肛门痈。详该条。 脏毒zàng dú❶perianal abscess ❷distal bleeding ❸dysentery ❹bloodystoo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