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脉搏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脉搏màibó

心脏收缩时,输出血液引起的动脉跳动。
【注意】不要写成“脉膊”。

脉搏màibó

❶ 〈名〉心脏收缩引起的动脉有规律的跳动:中医根据脉搏来诊断病症。
❷ 〈名〉比喻某种规律或态势:把握时代脉搏。

脉搏màibó

〈名〉 原指心脏收缩时,由于输出血液的冲击引起动脉的跳动。比喻最能体现一个时代的主流、精神和发展趋势的东西。

脉搏màibó

〈名〉原指心脏收缩时,由于输出血液的冲击引起动脉的跳动。比喻最能体现一个时代的主流、精神和发展趋势的东西。
 ◇ 历史的发展迫切需要我们牢牢把握时代的脉搏,自觉主动地转换思维模式和行为模式。(经济日报.1986.9.20)
 ◇ 在倾听民声办实事上,开发区工委、管委善于把握群众思想脉搏,听其呼声,知其冷暖。(人民日报.2000.7.13)

脉搏màibó

〈名〉比喻社会、生活等发展、变化的情况或趋势。如:时代的脉搏。

脉搏mài bó

动脉由于输出血液冲击而产生的跳动。简称脉。1909年周树人《人生象学·本论》:“运动方中,而呼吸忽迫,血行顿弱,或一分时中,脉搏数逾百二十者止之。”1918年觉迷《西药指南》上卷:“此症最为危险。其初稍有热候,知觉异常及麻痹,脉搏频数,心悸亢进,呼吸促迫,心下苦闷,恶心呕吐,尿量减少,皮肤现青色。”

脉搏

脉搏

血管局部上下起伏的搏动。也称动脉脉搏。是检查心血管系统机能状态的方法之一。一般人脉搏每分钟70—80次,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每分钟可减少到50—60次,优秀运动员每分钟仅有40次左右。脉搏与心搏频率一致,可以反映心搏的频率、节律、心缩力的强度和动脉管的弹性等。在运动中,常用它反映运动量、运动强度、运动量对人体的影响,以及评定运动员训练水平和运动后恢复的情况等。一般健康人跑步锻炼每分种心率以140—170次为宜。

☚ 身体素质   呼吸差 ☛
脉动

脉动

脉(脉搏;脉息;心脉;行脉) 心搏
脉搏的状态:脉理
脉理闭塞:理塞
脉搏的形象与动态:脉象 脉色
脉搏变化的情况:脉候
(动脉的跳动:脉动)

☚ 心跳   痉挛 ☛

跳动

跳动

跳(跳突;跳荡;心~;肉~) 搏(脉~) 跃动
物体因弹性而突然向上跃动:跳(球~)
东西从地面弹起:绷(绷起;~飞) 蹦(~得老高) 弹起
扑腾,跳动:跳萧
上下跳动:颠(~簸)
滚转跳动:转跃
闪耀跳动:闪跳
激烈地跳动:窜动
喷发般跳动:跳喷
不停地跳动:躁动
跳动的样子:跃跃 跳踃 趯趯
(一起一伏地动:跳动)

另见:心动

☚ 摇荡   振动 ☛

趋势

趋势

样子 脉搏(时代~)
事物发展的趋势:势头 势子
表示事物发展演变的趋势:将要
事情的趋势:事势
事态发展的趋势:风头
事情在一定阶段的状况和趋势:情势
时代的趋势:风潮(看准~)
当时的趋势:时势 风云 运会
国际国内时事发展的趋势:形势
变化的趋势:变趋
与历史前进方向一致的趋势:顺潮
略微显露的发展的趋势或情况:苗头 苗子 苗儿
刚露出的苗头:端倪
事物发展的坏苗头:履霜之渐
主要的趋势:主流
大的趋势:大潮(经济~) 大势
衰败的趋势:颓势
事物衰落的趋势:颓波
下降的趋势:滑坡 溜坡 下水
发展的势头减弱:降温
错误的趋势:讹势
(事物发展的动向:趋势)

另见:潮流 发展 方向 进步 前进

☚ 趋势   趋向 ☛
脉搏

脉搏

象征生命的搏动,思想和感情的搏动。

☚ 血肉   血液 ☛

脉搏pulse

随心脏舒缩发生的血管壁的周期性搏动。脉搏可在动物体表摸到或用仪器记录下来。脉搏有动脉脉搏和静脉脉搏,通常所说的脉搏是指动脉脉搏。
动脉脉搏 左心室收缩时,动脉血压升高,动脉管壁突然扩张; 左心室舒张时,动脉血压下降,动脉管壁又因弹性而回缩。动脉管壁的这种扩张和回缩的波动,就形成了动脉脉搏。脉搏可以沿着动脉管壁向末梢传播。脉搏的传播是一个能量的传递过程,不是血液在血管内流动所引起,因此其传播的速度远较血流的速度为快。由于动脉管壁的可扩张性以及外周阻力的作用,动脉脉搏在传播中逐渐衰减,到毛细血管脉搏已基本消失。动脉脉搏与心输出量、动脉的扩张性以及外周阻力等因素有密切关系,因此检查脉搏的频率、幅度、强弱、硬度等特征,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整个循环系统的功能状况。
静脉脉搏 动脉脉搏波到达毛细血管时已经消失,因此外周静脉不受动脉脉搏的影响。但是在心动周期中,右心房内的压力波动可以逆行传递到接近心脏的大静脉。当心房收缩时,房内压升高,静脉回流暂时受阻; 心房舒张时,房内压下降,大静脉中的血液流入右心房。这种由心房舒缩引起大静脉内压力和容量的变化,就形成静脉脉搏,其搏动的传播方向恰与动脉相反。马、牛等动物接近心脏的颈静脉可见到明显的搏动。三尖瓣闭锁不全时,在心缩期由于右心室中的部分血液倒流进入右心房,可使静脉搏动更为明显。

脉搏pulse

随心脏跳动而引起的血管壁(动脉或大静脉)周期性搏动。可在体表一定部位触摸到或用仪器将脉搏描记下来。可分为动脉脉搏和静脉脉搏两种。

脉搏

脉搏maibo

动脉随心脏的收缩和舒张而产生的有节律的搏动。与心脏收缩力、心率、心律、血容量、血管弹性密切相关。一般将食指、中指、无名指,轻按手腕上方便可了解挠动脉的搏动频率、节律及波形。正常人心率为60~100次/分,心律规则、强弱适中。在中医学中脉搏的检查是诊断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在现代医学中,脉搏常可以反映出心血管系统的异常情况。临床上异常脉搏分7种:(1)水冲脉:脉搏起落急促有力,提示脉压增大;(2)奇脉:吸气时脉搏减弱甚至消失;(3)交替脉:节律正常而出现一强一弱的脉搏;(4)脉搏短绌:心率多于脉率,脉搏不规则,强弱不等,见于心房颤动;(5)联脉:每两脉搏后出现一间歇; (6)反关脉:动脉异常走行所致;(7)无脉:在正常动脉搏动部位无脉搏搏动,提示动脉阻塞等情况。(郭静萱 张明杰)血管(xueguan) 血液流过的一系列管道。人体除角膜、毛发、指(趾)甲、牙质及上皮等处外,血管遍布全身。按血管的构造功能不同,分为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3种。动脉起自心脏,不断分支,口径渐细,管壁渐薄,最后分成大量的毛细血管,分布到全身各组织和细胞间。毛细血管再汇合,逐级形成静脉,最后返回心脏。动脉和静脉是输送血液的管道,毛细血管是血液与组织进行物质交换的场所,动脉与静脉通过心脏连通,全身血管构成封闭式管道。人体内血管分布常具有对称性,并与机能相适应,大的血管走向多与身体长轴平行,并与神经一起被结缔组织膜包裹成血管神经束。

☚ 微循环   动脉 ☛
脉搏

脉搏maibo

动脉管壁随心脏的收缩和舒张而有节奏的搏动(见图)。心脏收缩时,血液流入大动脉,大动脉扩张;心室舒张时,射血停止,大动脉又回缩。这种发生在大动脉的搏动可沿着动脉管壁依次向全身各动脉传播。在手术时暴露动脉可以直接看到这种搏动。一般将食指、中指、无名指,轻按手腕上方,便可触诊桡动脉的搏动快慢强弱等。脉搏与心脏射血量和小动脉的口径及动脉管壁的弹性有密切的关系。因而脉搏不但能反映心脏和动脉本身的机能,而且还因循环系统遍及全身,所以全身某些器官的功能失调也必然会在脉搏中得到反映。在中医学中脉搏的检查是临床诊断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


脉搏

☚ 减压反射   血管 ☛

脉搏pulse

由于心脏的收缩和舒张,全身动脉壁产生有节律的搏动,叫脉搏,即动脉脉搏。正常人脉搏与心脏跳动相一致,每分钟约60~100次。脉搏的频率与强弱受心脏的机能、血容量、脉管壁的弹性及全身状况的影响。临床上很多种疾病对脉搏均有影响,故测量脉搏是临床上所有病人均须检查的项目。脉搏的改变对诊断某些疾病及判断其预后有重要意义。目前用脉搏描记器来观察脉搏的波形对诊断某些疾病更有较大的意义。

脉搏

动脉的搏动。每一个心动周期,动脉内的压力发生周期性波动,这种周期性的压力变化引起动脉血管发生搏动。正常成人在安静状态下,脉搏每分钟60—100次。


脉搏

见“医药卫生”中的“脉搏”。

脉搏

脉搏

随着心脏的周期性活动,动脉血管和较大的静脉血管内的压力与容积发生有规律的变化,形成搏动,可在体表摸到或用仪器记录下来。这种搏动称为脉搏。
动脉脉搏 用压力传感器放在浅表动脉(如颈动脉、桡动脉)外面的皮肤上,能画出动脉脉搏的曲线(图)。脉搏图的波形包括上升支和下降支两部分。
❶上升支: 在时间上相当于第一心音,是在心室快速射血期,动脉压力迅速上升,管壁突然扩张而形成。曲线上升的速度和幅度受被测动脉区域距离心脏的远近、心输出量、心室射血速度、动脉外周的阻力与管壁弹性的影响。心输出量少,射血速度慢,阻力大,则升支上升速度慢,波幅小; 反之则速度快,波幅大。
❷下降支:心射血后期,输出量减少,进入动脉的血量少于由动脉向末梢流出的血量,故动脉压力降低,血管口径回缩,形成下降支前段。随着心室舒张,主动脉压力迅速下降,在主动脉瓣关闭的一瞬间(在时间上相当于第二心音),血液向心室方向倒流,管壁回缩,使下降支急促下降。但由于这时主动脉瓣已关闭,倒流的血液被主动脉瓣弹回,动脉压再次稍有上升,管壁又稍扩张。上述变化在下降支的中段形成一个小波,称为降中波,其前面的小切迹称为降中峡,而后,在心室舒张期中,动脉血液继续流向外周,管壁继续回缩,脉搏波形继续下降,坡度平坦,形成下降支后段。脉搏图下降支的形状大致反映外周阻力的高低,如外周阻力高,动脉向外流出的血流速度慢,则下降支前段下降速度亦较慢,切迹位置较高,降中波以后的下降支后段坡度则较陡。如外周阻力低,动脉向外周流出的血流速度较快,则下降支的前段下降速度较快,切迹位置低,降中波以后的下降支后段坡度平坦,基本接近水平线。主动脉瓣膜病变也可在脉搏图中有所反映,主动脉瓣开放不全时,心输出速度慢,则上升支上升速度慢,幅度降低;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时,每搏输出量代偿性地增多,则上升支速度加快,幅度增高,心舒期一部分动脉血倒流回心室,故下降支坡度也陡,降中波不明显或消失。动脉硬化,胶原纤维逐渐取代平滑肌与弹性纤维,则动脉壁的可扩张性减少,此时脉搏曲线上升支上升速度快,幅度增高,下降支速度取决于小动脉硬化程度,其变化与外周阻力增加程度一致。


动脉脉搏与静脉脉搏图
曲线自上而下为: 颈静脉脉搏、颈动脉脉搏、心尖区心音、第1导联心电图(1mV/cm),纸速25mm/s


动脉脉搏所反映的压力变化能以波浪形式沿动脉管壁向末梢传布出去,其速度远较血流速度为快。脉搏沿动脉管壁向外周传导过程中,由于管壁的弹性阻尼作用,使波形逐渐变化,高频波首先消失,波的振幅逐渐衰减。另有一改变波形的因素是前次脉搏波向动脉末梢传播到动脉分支处由于阻力而折返,沿管壁逆行传导,并逐渐衰减。倒传的折返波与后继的脉搏波相干涉,也使脉搏波形发生变化。脉搏波向动脉末梢传导的速度取决于血管壁的弹性,主动脉的弹性纤维层最厚,压力传导速度最慢,越到外周动脉弹性纤维层越薄,压力波传导速度越快。正常情况下,主动脉脉搏的传导速度约为3~5m/s;较小的动脉约为15~35m/s,动脉硬化时则传播速度增快。
静脉脉搏 心动周期中血压的波动一般在血流到达各组织毛细血管床时已基本消失,故外周静脉血压无搏动。但右心房的压力波可逆传到近心脏的大静脉,故大静脉又出现静脉搏动。人体取平卧位时(不用枕头),通常可观察到颈外静脉搏动,通过仪器可记录到颈静脉脉搏图(见图)其波形可分为a、c、v三个小波。波的形成来源于心房压的变化,心房收缩时房内压、腔静脉和颈静脉内压力均升高,出现a波,随后心房舒张,压力曲线下降。当心室收缩时,室内压升高,压力经房室瓣可传递到心房,可使房内压升高,形成c波,随着心室射血体积缩小,心底下移,心房容积扩大,房内压明显下降。以后由于静脉血回流,心房内血量增加,房内压逐渐升高,形成V波。
静脉脉搏图形较为复杂,常不易辨认,故常同时记录动脉脉搏图或心音图(见图),与动脉脉搏图上升支或第一心音相应的静脉搏波为c波,然后定出c波前面的为a波,后面的为v波。静脉脉搏既然反映心房内压力变化,因此可用它来观察心搏过程,例如a—c波间隔可表示心房收缩到心室收缩时间,c—v波间隔为心室收缩时间。但在心电图技术已普遍使用的今天,它们已很少用作临床检查的指标。
☚ 血压   微循环 ☛

脉搏

脉搏

脉搏系指动脉搏动,它与心脏收缩力的强弱、心率快慢、心律是否规则、血容量多少、脉压大小、以及血管弹性如何等均有密切关系。一般检查脉搏常在两侧桡动脉处触诊其搏动的速率、节律、强弱和动脉壁弹性等,但在必要时也应该检查两侧肱动脉、颈动脉、股动脉、腘动脉、足背动脉、胫后动脉等的搏动。正常脉搏速率与年龄有关,成年人脉搏速率为每分钟60~100次,一般为70~80次,幼儿每分钟约110次。正常人脉搏节律规整,强度适中,动脉壁有弹性,按之稍有阻力。具有重要临床意义的异常脉搏有以下几种:
水冲脉: 脉搏骤起骤落,触诊手指感觉搏动急促有力,称为水冲脉。是脉压增大的表现。检查时,先将检查者的手臂高举,再触其桡动脉搏动,这样更易触清水冲脉。水冲脉的出现主要是因为在收缩压增高或偏高的情况下,舒张压降低脉压加大的缘故。收缩压增高而舒张压不升或偏低者见于血容量增多、心收缩力增强而外周动脉阻力不变或降低的一些疾病,如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和贫血等。舒张压明显降低多由于舒张期主动脉血返流和较大动静脉间有分流所致,见于主动脉瓣关闭不全、主动脉窦破裂、动脉导管未闭和动静脉瘘。高热、使用血管扩张药如阿托品等可使周围血管扩张,导致舒张压下降,也可出现水冲脉。正常人在妊娠期有时也可触到水冲脉,这是由于血容量增加和血液粘稠度减低之故。
奇脉: 正常人吸气时脉搏较强而快,呼气时变弱而慢,但在心包大量积液及慢性缩窄性心包炎,吸气时脉搏变弱甚至消失,而与正常所见的相反,称为奇脉(逆脉)。其发生原理,目前认为心包有积液或粘连缩窄时右心室不能扩展为主要因素。正常时,胸腔内的血流量随着呼吸而有明显的改变。在吸气时,胸腔内和右房压力下降,增大了它们和周围的压力差,而使静脉回流血液增加,右心室的排血量和肺动脉的血流量也随之增加。此时,由于吸气,胸腔内产生负压,使胸腔内血管容量增加,因而减少了肺静脉的血流量及左心室的充盈。在调整由于胸腔内血流量的改变而引起的压力变化方面,右心室起着主导作用,它使体循环的血流量在胸腔内压力有大幅度的变动下保持正常。正常呼气时,肺动脉血流量与肺血管容量的增加几乎保持平衡,所以左心室的充盈、心搏血量和动脉压力减少甚微。但在心包积液及缩窄性心包炎时,右心室扩张受限,因此在吸气时不能配合胸腔内压力的减低而增加其搏血量。体循环静脉回流的增加,扩展了颈静脉及右心房。右心室搏血量不能配合肺血管容量的增加,减少了肺静脉回流及左心室的充盈,从而导致动脉血压的明显降低,而出现奇脉。
用血压计观察奇脉常较手指触诊更为明显。通常在血压计袖带内充气至收缩压以下5~10mm处,再在肱动脉部位听诊,可闻脉搏声于吸气末减弱或消失。奇脉也可见于喉部狭窄及重度哮喘等。正常人深吸气时,有时也可出现轻度奇脉,因深吸气时胸廓抬高,使锁骨下动脉被挤压于第一肋骨与锁骨之间,因而使桡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
交替脉: 节律正常而交替出现一强一弱的脉搏,称为交替脉,由于心室收缩强弱交替所引起,是心肌损害的表现。可见于重症高血压、较严重的冠心病、左心衰竭、阵发性心动过速及心房扑动等。
短绌脉: 脉搏的速率一般与心脏搏动的速率相同,但在某些心律失常,如心房颤动或过早搏动时,有些心脏的收缩,由于充盈不足,搏血量少不能传导至末梢动脉,因此不能引起桡动脉的搏动,心率多于脉率,乃形成短绌脉。
二联脉: 如在每两次脉搏搏动后有一间歇,则形成二联脉。每一正常心跳后出现一个室性过早搏动为形成二联脉的最常见原因,但有规律的、间隔出现的房性过早搏动,以及3:2房室传导阻滞等也可形成二联脉,见于心律失常、毛地黄中毒等。二联脉时听诊心律也呈二联,称为二联律。
反关脉: 在桡动脉的正常位置,即腕部屈面桡侧桡骨茎突内侧触不到脉搏,而在拇指掌骨根部背侧触及桡动脉搏动时,称反关脉,是桡动脉走行异常所致,勿误为无脉。
无脉: 某一个或多个肢体的脉搏消失或几乎消失,同时相应部位的动脉血压测不到或低至很难测清楚者,称无脉。最多见于严重休克病人,也见于多发性大动脉炎、动脉硬化性闭塞症、胸廓出口综合征和肢端动脉痉挛症等。

☚ 体温   血压 ☛
脉搏

脉搏pulse

为“动脉搏动”的简称。

☚ 动脉搏动   脉率 ☛

脉搏

pulse
量~count one’s pulse/~计sphygmometer

脉搏mài bó

pulse; sphygmus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23:54: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