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胸部手术麻醉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胸部手术麻醉

胸部手术麻醉

胸部手术的麻醉分胸壁手术的麻醉和胸腔内手术的麻醉二类。胸壁手术包括乳腺手术,肋骨切除,胸廓成形及胸壁肿瘤切除等,由于手术局限于胸壁,麻醉的处理不如胸腔内手术麻醉复杂。胸腔内手术由于剖胸引起的病理生理如肺萎陷、纵隔移位或纵隔扑动、反常呼吸等常干扰呼吸循环功能,给麻醉处理带来一定困难。胸腔内手术包括心脏、大血管、肺、气管支气管、食管、纵隔等部位的手术,前二种参见心脏大血管手术麻醉条。
胸壁手术麻醉 麻醉选择应据病种,手术性质,是否涉及胸腔等因素来考虑。胸壁小手术可用区域或肋间神经阻滞,范围较广的手术可选择连续硬膜外阻滞,分次注入浓度较低的局麻药。病员精神紧张,肺功能差,痰多,切除肋骨多,胸壁软化出现明显反常呼吸及胸膜可能破损者,应采用气管插管全麻,以便术中呼吸管理。
胸腔内手术的麻醉 剖胸后胸壁呼吸的动态平衡遭受破坏,一系列物理或化学性刺激通过神经受体,干扰呼吸和循环功能。在大气压作用下,吸气时术侧肺萎陷,纵隔移向健侧,呼气时健侧肺内压大于大气压,纵膈返回术侧,部分呼出气体进入术侧肺,使之扩张,形成纵隔摆动与反常呼吸,使肺泡有效通气量锐减,导致缺氧与二氧化碳蓄积。此外,由于术侧肺萎陷,通气量减少,但肺灌流未相应改变,因而通气/灌流(VA/QC)比值降低,静脉掺杂增多。侧卧时由于重力作用,剖胸侧或上侧肺的灌流减少,但肺的顺应性增加,通气则相应加大,健侧或下侧肺灌流却增多,且由于纵隔的重心向下侧,腹腔内脏又使下侧横膈抬高,使下侧肺顺应性降低,功能性残气量减少,也影响VA/QC比值。麻醉期间由于麻醉药,肌松药,手术操作牵拉,麻醉机的运用及呼吸管理操作等,常可导致潮气量减少,无效腔量增加,通气不足,气道因痰液或新生物积聚,使气道阻力增加,引起缺氧与二氧化碳蓄积。剖胸后胸内负压消失,静脉回心血量减少,外周血管反射也受抑制,血容量不足的病人就难以代偿,血压明显下降。此外,纵隔的剧烈摆动,使心底部与腔静脉交界处反复扭曲,严重妨碍回心血量,加上呼吸紊乱引起的缺氧与二氧化碳蓄积,心肌应激性增加,若手术操作刺激心脏,就容易诱发心律失常,甚至心搏骤停。
(1) 麻醉选择:病员精神状态好,能合作,病灶单纯,手术时间又短,可选用局麻,术中要求病员作深而缓慢的腹式呼吸以控制通气量。绝大多数病员均采用全麻,全麻药以选用安全,镇痛效果好,不增加气道分泌物,抑制心血管作用少,停药后恢复迅速等为理想。目前多采用静脉复合麻醉,其方法据病情,手术性质和麻醉人员的技术熟练程度决定,并考虑药物的搭配和辅助肌松药以控制呼吸。
(2) 麻醉处理: 应以预防和及时纠正剖胸期间呼吸循环紊乱为重点,同时要注意预防和处理并发症。二氧化碳的弥散率与溶解度比氧快且大,其呼出量与肺泡通气量呈正比。氧的摄入较为复杂,除与吸入氧浓度和肺泡通气量有关外,还受麻醉期间各种因素如肺泡气弥散、分流,通气/灌流比值等影响。由于吸入空气时动脉血氧饱和度已达95~98%,通气/灌流比值高的肺泡不能代偿通气低的肺泡,因此麻醉期间易导致动脉血氧分压下降。须重视呼吸管理,气管插管有利于保持呼吸道通畅和辅助或控制呼吸,为消除纵隔摆动,纠正反常呼吸与低通气,减少呼吸运动时氧耗量,临床上使用肌松药控制呼吸,常用间歇正压通气,压力大小取决于肺与胸廓的顺应性和气道阻力。若顺应性降低,阻力增大,压力应增高,反之则应降低(一般吸气压力在10~20cmH2O)。潮气量一般为7~10ml/kg,由于剖胸期间呼吸生理扰乱大,每分钟通气量应稍大于平时。呼气末正压通气(5cmH2O左右)有利于防止肺不张和肺水肿,但压力过高对肺循环有碍。呼气期用负压虽能减少平均肺内压,似乎对循环有利,但负压超过5cmH2O以上,易使小气道闭合,影响肺泡通气。通常吸气与呼气时间比值为1:1.5,至少1:1,但肺气肿和小气道阻塞的病例呼气期应适当延长。肺通气效果可依据血压、脉搏、呼吸音及皮肤色泽等确定,测定动脉血氧分析更可靠。术前痰多的病员应给予积极治疗,控制感染,鼓励排痰等。“湿肺”手术时可采用双腔或单腔支气管插管,保持健侧气道畅通,以支气管插管施行单侧肺通气有助于手术区的暴露,便于手术操作,现已广泛使用。
胸腔内脏器血供应丰富,直接来自心脏或主动脉,分离广泛性肺粘连或误伤大血管可发生大出血,故术中应保持输液畅通,及时补充。术前估计失血多者,可先测中心静脉压,便于术中判断循环血流动力,作为输血补液的参考。术中如有低通气,血容量不足,缺氧,麻醉药抑制心肌,手术刺激等都可诱发迷走反射,出现心律失常。术中保持良好通气,充分给氧,维持麻醉平稳,手术操作轻柔,避免不良刺激,是防止心律失常的基本措施。术毕应吸清气道内分泌物,并使肺脏膨胀,保持胸腔引流管通畅,防止血胸和气胸,对早期恢复呼吸功能极为重要。
气管或支气管重建手术的麻醉 气管、支气管重建术是为了尽量保存健康肺组织,改善通气功能,其适应证是气管、支气管创伤; 创伤或病变后疤痕收缩引起的管腔狭窄;管腔内癌肿。
麻醉处理除同一般胸内手术者外,关键在断离气管、支气管时要确保气体交换,防止血液反流入肺,其要点如下:支气管断裂伴有胸部创伤者,应即改善呼吸与循环,必要时作闭合式引流以缓解血胸气胸,膨胀受压肺;除高位颈部气管手术可用局麻外,均选用全麻。诱导应平稳,对气管插管困难者,也可在局部表面麻醉下清醒插管,以免抑制呼吸。导管选择可根据病变部位与手术性质,支气管重建术可用单腔或无隆凸钩的双腔支气管导管,术中保证健侧通气;涉及隆凸的切除术,一般准备三根导管,先进行气管插管达病变上方,当切除气管隆凸毕,由术者从手术区插入1~2根远端有小套囊的导管至健侧或双侧支气管远端内,接上麻醉机进行控制呼吸,待隆凸形成及与气管段后壁端端吻合大部完成后,再经气管导管插入支气管导管,维持通气,进行前壁吻合。遇有气管高位切断者,宜从气管远端插入气管导管进行通气,至吻合完成后才经口腔将导管插入远端气管内; 清除吻合口以下分泌物,以保证肺完全膨胀,忌用硬质吸痰管,操作要轻柔以免损伤吻合处;苏醒期应避免挣扎屏气,防止吻合口崩裂; 若气管切除较长,应将头颈部前屈以减少吻合口张力。
肺切除术的麻醉 肺切除术的麻醉处理基本上与一般胸内手术相同,即保证足够的通气量,维持气道畅通和循环稳定,但由于病变和情况及手术范围不同,故处理重点也不一。
先天性肺囊肿或肺大疱病人,巨大囊肿压迫周围健康肺,术前通气功能严重降低,剖胸前若用正压吸气,大疱更扩张,对心肺功能差者更危险。这类病员忌用大或中量镇静镇痛药,可在局麻下作清醒气管插管,保存自发呼吸。剖胸前辅助呼吸压力不宜大,或作健侧支气管插管,单侧通气,以免囊肿增大。术后因受压肺膨胀,通气功能较术前改善。肺脓疡,支气管扩张症病人,通气功能降低,而病变部位反复感染、充血,肺灌流增加,通气/灌流比值降低,静脉掺杂增加,动脉血氧分压降低。术中应充分通气和给氧,注意失血量并及时补充。肺切除后,分流减少,动脉血氧分压也可升高。肺切除术病人剖胸后,术侧肺萎陷,术中肺内潴留分泌物难免不进入气道,少量分泌物可吸引排除,但频繁吸引将引起呛咳,扰乱呼吸节律和手术区平静。咳嗽反射抑制后,吸痰仅限于吸引管所到之处,故不彻底。应注意吸痰管越粗,吸引时间越长,动脉血氧分压下降越严重,因此吸引时间不宜过长,且二次吸引间要充分供氧和通气,对分泌物较多的病人,以作支气管插管行单侧肺通气为妥。
单侧肺通气的优点为:使分泌物限于术侧,可保护健侧肺不致有分泌物进入;术侧有大疱、支气管出血及支气管胸膜瘘者,维持通气无困难;剖胸后术侧肺萎陷,提供更大手术区,便利手术操作;便于开放式缝合支气管残端或成形术。支气管导管有单腔双腔之分,双腔管使左右两肺隔离良好,术侧可作持续吸痰或引流,还可配合手术需要随时吹张或萎陷肺,便利手术操作。插管成功后,导管易固定,但双腔管管径较粗,遇有左总支气管狭窄,严重畸形或大部切除术后有支气管胸膜瘘者,应选用右侧双腔管。因右上叶开口与隆突距离有解剖变异,右侧双腔管前侧壁上的侧孔难以对准右上叶开口,可影响通气。对小儿或身材小者,既使35号双腔管也难通过声门,可改用单腔管。应用单侧肺通气引起的争论,是自插管至肺血管结扎前,血流经无通气肺泡产生分流,引起缺氧。术前肺功能越好,则动脉血氧分压下降越多。有人主张术侧肺应经常吹张通气,剖胸后尽早夹住肺动脉;术中提高吸入氧浓度在50%以上,作中度或过度通气,动脉血氧分压上升,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维持在30mmHg左右,但压力过高反使萎陷肺血流增多,分流加剧。
肺与胸腔有反复感染的病人,肺与胸壁间有炎症粘连,血管增生,肺门淋巴结肿大,支气管动脉充血怒张,中央型或晚期肺癌,肺门淋巴结往往冻结。术时失血多,若心血管代偿功能差,输血不及时易发生休克。因此,术前应作充分准备,控制感染,纠正血容量不足,术前作中心静脉压测定,及时输血补液。一侧全肺切除病人,输液量应予控制。
食管手术的麻醉 食管手术以癌肿居多,病人大多年老,体弱,有进行性吞咽困难时表现营养不良和电解质紊乱,对麻醉耐受差。手术范围涉及胸腹壁,处理不当易发生循环动力紊乱或衰竭。兼有老年慢性支气管炎者,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率较高。术后应纠正贫血及电解质紊乱。癌肿病人血中胆碱酯酶减少,去极化肌松药剂量应慎用,以免术后呼吸抑制延长。分离食管周围组织时,可因刺激食管旁迷走神经,或不慎挤压下腔静脉或心包,出现一过性心律失常或血压下降,停止手术操作即可恢复。分离食管周围粘连时,可能破损对侧胸膜,引起双侧气胸,应及早修补。由于病人体质差,术中应作等量或逾量输血,术后注意营养物质及电解质的补充,以促进康复。
纵隔手术的麻醉 纵隔手术以肿瘤居多,麻醉处理和胸内手术无大差别。巨大肿瘤切除时,为了充分暴露手术区,劈开胸骨分离肿块周围组织时,若损伤胸膜能引起双侧气胸,或误伤食管,因此常规作气管插管,必要时先插粗胃管,以免误伤食管。术中翻动巨大肿瘤可能压迫气管造成呼吸道阻塞,压迫心脏或大血管,可出现心律失常,血压下降,应密切监测,及时处理。
胸部创伤的麻醉 胸部创伤,以压、砸、撞、打、摔等引起的闭合伤占多数,枪弹、爆炸、刀刺等所致的开放伤居少数,而战时则相反。胸部创伤不仅伴有胸部挫伤、肋骨骨折和血气胸等,还可能合并全身其它部位创伤,严重创伤常伴有休克和呼吸功能障碍。这类病员的术前准备极为重要,首先是纠正休克及维持呼吸功能。
(1) 麻醉处理原则:麻醉前应首先纠正低血容量,使循环稳定,如有心肌大血管损伤或急性心包填塞须立即剖胸;呼吸功能障碍是引起呼吸衰竭和休克的另一因素,有张力性血胸气胸病人应早期作胸腔闭合式引流和减压,以利于肺的膨胀。多发性肋骨骨折,连枷胸破坏胸廓完整,出现反常呼吸,影响肺通气与排痰,大多采取气管切开和肋骨外固定,必要时使用呼吸机; 外伤性膈疝麻醉时应先插胃管减压,可防止嵌顿胃在麻醉诱导期突然减压引起反流与误吸,并有改善通气作用;肋骨骨折病人常因疼痛致肌痉挛或呼吸表浅,肺泡通气量减少,或因疼痛不敢用力咳痰,分泌物潴留,影响气体交换,对此必须给予适量镇痛药。
(2) 麻醉的选择:应据病情,创伤严重程度和手术性质而定。一般采用全麻,力求诱导平稳、迅速,防止缺氧加剧,进一步危害呼吸与循环。估计气管插管有困难或不能耐受短暂的缺氧时,可在局麻下作气管插管,保留自发呼吸。肺或支气管创伤的病人,气道有痰血或漏气时,可作支气管插管,单侧肺通气,术中应保存自发呼吸,必要时加以扶助,保证有足够的肺泡通气量。

☚ 颈部手术麻醉   心脏手术麻醉 ☛
00010872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7 0:0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