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胶泥活字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胶泥活字 胶泥活字北宋新的印刷技术。中国人的重要发明。北宋仁宗庆历年间(1041—1048)平民毕昇所发明。其法: 用胶泥制成一个个单字, 用于书版印刷。先烧制使之坚硬, 按音序分贮木格中, 以方便检字。使用时排在带边框之铁板上, 用胶着剂固定,经烘烤、压平而成版型。再刷墨、覆纸、施压, 印出书页。印完即烧熔胶着剂, 回收原字, 分韵放回木格。此时再印排好的第二版, 连续作业, 以至成书。此法奠定了活字印刷术的基本原理和工作程序。十四世纪东传朝鲜、日本, 西传中亚和埃及。欧洲到1450年才由德国人谷腾堡制成金属活字。清道光年间( 1821—1850),安徽泾县人翟金生经多年努力, 制成十多万个泥活字, 印行《泥版试印初编》多部。 ☚ 坊肆 车船 ☛ 胶泥活字 胶泥活字北宋毕升创造的印刷技术。印刷术是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四大发明之一。最早的印刷术是雕版印刷术。这种技术的发明年代,一般认为在初唐,即公元7—8世纪。雕版印刷存在着刻版费工、费料、大批书版存放不便、有错字不易校改的缺点。北宋平民出身的毕升,在仁宗庆历 (1041—1048)年间发明胶泥活字印刷技术。其法为: 用胶泥制字,每字一印,用火烧硬; 另设一铁板,匀涂松脂、蜡、纸灰等合制而成的粘胶物于其上。印刷时,把铁制的框子放在铁板上,在框子中排列胶泥活字,制成一版,再用火烤板,使胶粘物品熔化,随即用另一平板把字面压平; 冷却后就可上墨印刷; 用毕,再以火烤铁板,即可将字型拆下收回,以留再用。毕升的这个发明,在印刷事业上是个划时代的技术革新。其后,人们在推广使用中不断改进,先后制成陶活字、锡活字、铜活字,直至铅活字,印刷技术不断进步。中国印刷技术发明以后,逐渐传播到世界各国,促进了人类科学的发展、交流和生产力的进步。它的发明,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重大贡献。 ☚ 火药 宣纸 ☛ 胶泥活字fired earthenware type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