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语词句首语气词的一种。亦称“发端词”、“发声”。用于句首,表示发议论或叙事的开始,以引起听者或读者注意,而无实际含义的词。主要有“夫”、“盖”等。如《左传·庄公十年》: “夫大国难测也。”古代语言学家则用以泛指“句首语气词”。如刘灿《支雅》: “发词:夫、盖、繄、惟、诞、已、思、且。”有些语法学者把这类词归入连词。参见“提挈连词”条。 发语词 发语词指用在句首的虚词。见 “语首助字”“发语辞”。 ☚ 过”与“过”的形式标志 发语辞 ☛ 发语词 发语词又叫“发语之辞”、“发端之辞”。古汉语里的一种虚词,常用在句子开头,对后面要说的话起着提起的作用。如《诗经·豳风·东山》:“蜎者蠋,烝在桑野。”宋朱熹注:“烝,发语辞。”清刘淇《助字辨略》卷五:“诗凡云‘薄’、‘言’,皆是发语之辞。”又卷一:“凡‘思’字在句端者,发语辞也,如‘伊’、‘维’之类。”古文中常见的发语辞有“夫”、“今”、“且”、“盖”、“今夫”、“且夫”等。马建忠《马氏文通》称发语辞为“提起连字”。 ☚ 代语 二、文字 ☛ 发语词又称“发端词”。无词汇意义,一般放在句首,有提示作用。如文言中的“夫、唯、盖”等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