胕读音f·u(ˇ),为u韵目,属u—ü韵部。符遇切,去,遇韵。 ❶同“腑”,人之六腑。《集韵》:“胕,人之六腑也。” 上一条: 軵 下一条: 附
胕读音f·u(ˊ),为u韵目,属u—ü韵部。冯无切,平,虞韵。 ❶浮肿;肿。《集韵》:“胕,肿也。” 上一条: 泭 下一条: 坿
胕读音f·u(-),为u韵目,属u—ü韵部。风无切,平,虞韵。 ❶足,同“跗”。《集韵》:“跗,足也。或作胕。” ❷同“肤,皮肤。鲍彪注:“胕,与肤同。” 上一条: 柎 下一条: 跗 胕{}三4315动肿。闽语。广东汕头〖 〗。个嘴~~。   胕C369 (一)fu与“腑”同。 (二)fu与“跗”同。 (三)fu浮肿:~肿。 胕❶音义同浮。《素问·水热穴论》:“上下溢于皮肤,故为胕肿。”吴崑注:“肌肤浮肿曰胕肿。”《素问·六元正纪大论》:“太阴所至为重胕肿。” ❷音义同腐。《素问·异法方宜论》:“其民嗜酸而食胕。”《素问·风论》:“疠者,有荣气热胕,其气不清,故使其鼻柱坏而色败,皮肤疡溃。” ❸音义同跗(fu夫)。足背。《素问·评热病论》:“面胕痝然壅。”马莳注:胕,“足面也”。《金匮要略·水气病脉证并治》:“皮水其脉亦浮,外证胕肿,按之没指,不恶风,其腹如鼓,不渴,当发其汗。” ❹同肤。皮肤。《丹溪心法》:“跗内廉胕痛。” 胕❶同“肤”。 ❷同“跗”,足背。 ❸同“腐”。《素问·异法方宜论》: “其民嗜酸而食胕”。 胕fū❶同肤,《丹溪心法》: “跗内廉胕痛。” ❷同跗, 足背。《素问·评热病论》:“面胕庞然壅。” 另见 fǔ
胕fǔ同腐。《素问·异法方宜论》: “其民嗜酸而食胕。” 另见fū。 胕fú [书] (浮肿) edema;oedema;dropsy 另见 see also fū;fǔ。 胕 胕() (fū、 fú)读腐(fǔ)【胕】霉腐。 例 南方者,天地之所长养,阳之所盛处也,其地下,水土弱,雾露之所聚也,其民嗜酸而食胕。(《素问·异法方宜论》) 译文 南方是自然界万物滋长繁茂和阳光最旺盛的地方,那里地势低下,地下水多而土质松软,雾露凝聚,那里的民众喜欢吃酸味和霉腐食品。 【胕】腐烂。 例1 二阳三阴、至阴皆在,阴不过阳,阳气不能止阴,阴阳并绝,浮为血瘕,沉为脓胕。(《素问·阴阳类论》) 译文 足阳明胃经、手太阴肺经一并存在病变,则阴经的经气不能过渡到阳经,阳经的经气不能到达阴经,以致阴阳经气都被阻绝,阳不入阴则脉浮,可有血积症瘕等症; 阴不胜阳则脉沉,可有脓毒肉腐等症。 例2 三阴臧炼肠而主杀。 (马王堆医书 《阴阳脉死候》) 译文 三阴经脉病变多主腐脏烂肠的死症。 按 胕 () 同腐。 《太素·风·诸风数类》: “疠者, 营气热胕。”杨上善注: “胕,腐也。” 《类经》卷十五第二十八张介宾注: “胕,腐也。”由于古字偏旁多不固定,所以 《内经》、《太素》作 “胕”, 马王堆医书 《阴阳脉死候》胕作, 《说文》作 。《说文·肉部》: “, 烂也。 从肉, 府声。”《广雅·释器》: “腐,臭也。”“胕”的本义是腐烂,由腐烂义引申为霉腐,如 《内经》所说。 古音、 胕、 腐、 皆属帮母鱼部。 ☚ 否 环 ☛ 胕fūdorsum of foot; dorsum pedi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