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衣不下针灸治法
胎衣不下,是指胎儿娩出半小时后,胎盘仍迟迟不下者,也称胞衣不下,或“息胞”,现代称之为“胎盘滞留”。多因产妇气力疲惫,或因产时感受风寒,致使气血凝滞,或因血液进入胞中,胞衣胀大,或因元气亏损所致。
通治法 由于本病主要是气血运行不畅,胞宫活动力减弱,不能促使胞衣排出,故治宜补益气血,活血散瘀。可选任脉、足太阳、足太阴等经穴,如肩井、气海 阴交、石门、中极、三阴交、昆仑、小趾尖、照海等。每次3~5穴。施以毫针刺法。
辨证论治 一般分为:
气虚 表现为产后胞衣不下,少腹微胀,按之不痛,有块不坚,阴道流血量多,色淡,伴有头晕心悸,面色苍白,神疲气短,畏冷喜热,舌质淡,苔薄白,脉虚弱。治宜益气、养血、祛瘀。选任脉和足太阴经穴为主,如用气海、石门、阴交、三阴交、昆仑等。用毫针刺行补法,并配合灸法。
血瘀 产后胞衣不下,少腹疼痛,拒按,按之有块而硬,恶露甚少且色黯红,面色紫黯,舌质黯红,脉沉弱或沉涩。治宜活血祛瘀。选任脉和足太阳、手少阳、手阳明等经穴,如肩井、胞门、子户、章门、中极、照海、内关、合谷、小趾尖、气冲或昆仑等,每次3~5穴。用毫针刺行泻法,并配合灸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