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扭转
胆囊紧贴于肝脏面一般没有系膜,如有系膜,胆囊可以自身旋转,称为胆囊扭转,为胆囊少见病。尸检发现胆囊有系膜者占4~5%。所谓胆囊系膜是指胆囊周围的腹膜在肝下会合相叠形成系膜样结构,有时在肝下可达2~3cm。如胆囊悬吊在肝脏下面时则称为漂浮胆囊。胆囊系膜越长,扭转机会越多,扭转后由于胆囊供血受阻,进而发生胆囊壁血管梗阻及坏死,最后穿破引起胆汁性腹膜炎。胆囊扭转可分为:
❶部分性扭转: 通常扭转小于180°,逐渐发病,有时可自行解除;
❷完全性扭转: 扭转180°~360°,结果使胆囊管及胆囊血管发生梗阻,如不及时复位,将致胆囊坏死。常见于年老消瘦妇女,因年龄增长,支持性脂肪组织逐渐减少,内脏下垂程度有所增加,使具有系膜的胆囊悬垂更甚而发生扭转。病人可出现右上腹剧痛,恶心、呕吐,甚至虚脱。右上腹可扪及肿块,腹肌紧张及触痛明显,者已穿孔则有腹膜刺激症。由于胆液对腹膜刺激性较大,可造成腹腔大量积液。术前很少确诊。治疗以手术探查为主,不论是否坏死,穿孔,均应切除胆囊。若有胆汁性腹膜炎则应引流腹腔,彻底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并控制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