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胄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胄Zhòu罕见姓氏。《郑通志·氏族略》 收载,初见于《姓苑》,未详其源。 胄zhòu帝王或贵族的后代。李商隐《戊辰会静中出贻同志》:我本玄元胄,禀华由上津。 胄zhòu❶指帝王或貴族的後裔。班固《幽通賦》:“系高頊之玄胄兮,氏中葉之炳靈。”亦用作動詞。邊讓《章華臺賦》:“胄高陽之苗胤兮,承聖祖之洪澤。” 胄读音zh·ou(ˋ),为ou韵目,属ou—iu韵部。直祐切,去,宥韵。 上一条: 宙 下一条: 伷 ![]() ![]() 胄zhou❶头盔。《韩非子·喻老》:“甲~生虮虱(jishi),燕雀处帷幄(wo),而兵不归。”(甲:铠甲。虮:虱子的卵。虱:皮肤上的寄生虫。帷幄:军帐。) 胄zhòu❶古代帝王或贵族的后代 胄❶古代打仗时兵士戴的头盔:甲~︱介~。 胄zhòu❶ 古代帝王或贵族的后代:贵胄│皇室之胄。 胄zhòu古代帝王或贵族的后代。《国语·周语上》:“十六年,而晋人杀怀公。无胄。”韦昭注:“胄,后也。”《九叹·逢纷》:“伊伯庸之末胄兮。” 胄zhou贵胄1 华胄2 甲胄 裔胄 胄兜鍪。《禮記·曲禮上》: “獻甲者執胄。”鄭玄注:“胄,兜鍪也。”陸德明《經典釋文》:“胄,直又反。” 胄兜也。《儀禮·既夕禮》: “役器: 甲、胄、干、笮。” 鄭玄注: “此皆師役之器。甲,鎧; 胄,兜; 干,楯; 笮,矢箙。” 古代名物 > 武備類 > 冷兵器部 > 防護具 > 胄 胄 zhòu 亦作“䩜”。亦稱“盔”。將士頭戴之防護帽。軍用裝備之一。原始胄多爲皮籐所製,夏商後主要爲青銅胄。河南安陽殷墟商王一號墓中所出均爲範鑄。胄前部遮至眉際,左右及後部向下延伸,護及耳、頸。胄頂竪一銅管,以插羽飾,胄表鑄有紋飾。鐵胄始於戰國,稱“兜鍪”。河北易縣燕下都遺址所出土,爲八十九枚鐵甲片編綴而成。宋後稱“盔”。清末組練新軍後,古盔爲近代鋼盔所取代。《詩·魯頌·閟宫》:“公徒三萬,貝胄朱綅,烝徒增增。”孔穎達疏:“胄,謂兜鍪。”《荀子·議兵》:“冠䩜帶劍。”王先謙集解:“䩜與胄同。《漢書》:‘作胄帶劍。’顔師古曰:‘著兜鍪而又帶劍也。’”《說文·月部》:“胄,兜鍪也。”段玉裁注:“古謂之胄,漢謂之兜鍪,今謂之盔。”金·董解元《西厢記諸宫調》卷二:“着綾幡作甲,把鉢盂做頭盔戴着頂上。”《字彙·冂部》:“《書》正義云:古之甲胄皆用犀兕,未有用鐵者,而兜鎧之字皆從金,蓋後世始用鐵也。”參閲明·茅元儀《武備志·器械四》。 銅胄 (東周) (内蒙古烏達盟出土) 胄zhòu〖名词〗 胄zhòu❶ 头盔。《左传·僖公三十三年》:“左右免~而下。”邵长蘅《阎典史传》:“梯冲死士,铠~皆镔铁。” 胄*zhouEBD0 胄zhòu83D9 头盔 头盔盔(钢~) 兜(兜鍪) 鍪(头鍪;鞮鍪) 鞮鞪 鞮瞀 首铠 首甲头弁 ☚ 盾牌 铠甲 ☛ 后嗣 后嗣后(后昆) 胤(胤嗣;支胤) 香火 种子 贻厥 胄嗣 继嗣 族嗣 ☚ 后裔 婚姻 ☛ 胄zhòu直祐切,去宥。 〖胄〗 粵 zau6〔就〕普 zhòu ❶ 頭盔。左丘明《左傳 . 僖公三十三年》:「晉秦師過周北門,左右免〜而下。」(免:脫掉。)❷後裔。司馬光《資治通鑑.漢紀.漢獻皇帝庚》:「劉豫州王室之〜,英才蓋世。」(劉豫州:劉備。) 胄zhòu也作“ 胄各部位示意图 胄zhòu❶古代称帝王和贵族的子孙。如:贵胄。 胄zhòu ❶ (古代战时戴的头盔) helmet: 甲 ~ armour and helmet 胄zhouoffspring (of feudal rulers or aristocrats in ancient China) 胄一种防御性装备。即以皮制成用来保护头部的盔。曾侯乙墓出有保存完好的胄。其形制是:胄顶由3片皮组成圆拱形,当中一片自前向后凸起一道圆形脊,两侧各有孔眼13个与左右顶片相联,前后缘各有两个孔眼与前额片及后面垂缘片相接。前额由3片皮组成,四周有压边,垂下两角以护双目,左右两片呈有柄刀形对称。垂缘片,上下两排,自颜面两侧向后围两排,悬垂在胄顶下部,用来遮护双耳和颈部。整个胄较宽大,顶部下端的径前后21.8厘米,左右20.8厘米,内深25厘米。一般男子戴此胄,最下缘已垂至肩部,而当中的顶片实际上落不到人的头顶上,因此增加了安全系数。整个胄对人的头颈活动并无妨碍,设计具有科学性。 胄zhòu
胄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