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十二指肠溃疡护理
胃、十二指肠溃疡(消化性溃疡)是常见的消化系疾病。临床主要特征为反复发作的慢性、规律性上腹部疼痛。在病程中,可发生大出血、急性穿孔、幽门梗阻、及癌变等并发症。本病多发生于青壮年,男性多于女性。
一般护理 必须使病人注意生活的规律性,保持充分睡眠和休息,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采用少量多餐逐渐增加饮食的原则,避免酸辣、生冷、油炸、浓茶、咖啡等不易消化及刺激性食物。当季节变化,外界温度骤减时,更易诱发本病;平时疲劳过度、过分紧张或情绪激动等精神因素也易引起本病的复发。此外,观察疼痛的时间、性质与饮食的关系;药物的疗效,有无呕吐,排便的颜色、气味、性质等,都非常重要。经过药物的正规治疗和护理,一般可获全愈。但是,如果经常复发,症状可以加剧,甚至改变规律性,产生并发症。
急性穿孔护理 由于溃疡深浅不一,早期仅限于粘膜及粘膜下层,随着病情的发展,逐渐深达肌层,浆膜层,如穿破浆膜,即形成穿孔而产生急性弥漫性腹膜炎,若不及时抢救,可危及生命。因此,必须严密观察腹痛的性质,如突然上腹部剧烈疼痛,不能忍受,继而全腹痛,病人面色苍白、脉搏细速、血压下降、应立即报告医师。病人禁食,迅速作好输血、补液,及外科手术的准备,并注意精神护理,以消除病人的紧张情绪。
大出血的护理 溃疡侵蚀到血管时,可引起出血。出血量的多少与血管大小有关。一旦出血,则上腹痛症状相对地减轻或消失。根据出血量的多少,呕吐物的颜色可为咖啡色物或暗红色血,并排出深褐色或柏油样大便。大出血时,可伴有头晕、心跳、面色苍白、出冷汗等休克症状,此时,病人必须绝对卧床休息,头部偏向一侧,做好口腔护理,清除血迹,避免因恶心诱发再出血。密切观察出血情况,定时测量血压、脉搏,记录出血量,注意呕吐物和大便性质,建立静脉通道,作好输血准备。当收缩压低于90mmHg,脉搏超过120次/min,提示休克,应即输液(如右旋糖酐),输血抢救。必要时,在纤维内窥镜直视下行高频电灼、激光止血或准备外科手术。小量出血时,给流质或半流质饮食,按时服止血药,同时,密切观察出血情况,如继续出血,常表现为:脉搏细速、血压继续下降或不升;焦虑、烦躁不安;中上腹有振水声,蠕动声消失,饱胀,无饥饿感。此时仍需继续采取止血措施。
幽门梗阻护理 有些病人常在进食后,有夜间上腹部饱胀、嗳气、泛酸、恶心及呕吐隔餐或隔夜食物,并伴有酸臭气味。应注意是否有因溃疡周围结缔组织增生,形成瘢痕挛缩或严重充血水肿痉挛甚至癌变,引起幽门梗阻的症状,应于临睡前洗胃一次,并记录首次吸出量,颜色、气味、性质,必要时作隐血试验等。加强饮食护理,禁止吸烟、饮酒及刺激性食物。补液,纠正水与电解质紊乱,维持酸碱平衡。观察经过药物治疗、饮食治疗及洗胃治疗后,梗阻情况有无好转。一般通过10~14天的洗胃治疗,上述症状应有所好转;否则应作手术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