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胚细胞瘤
肾胚细胞瘤或称肾母细胞瘤,又名Wilms瘤,是小儿常见恶性实体瘤之一,发病率仅次于成神经细胞瘤。近年来由于采用手术、放疗、化疗、肾移植的综合措施,病儿生存率已有显著提高。患者年龄绝大多数于5岁以下。1岁以内患儿的肾肿瘤预后良好,其组织结构与肾胚细胞瘤不同,主要细胞类型为成纤维细胞或平滑肌细胞,故已另名为胎儿肾错构瘤或先天性中胚层肾瘤以示区别; 此类肿瘤不扩展至肾脏包膜以外,故单纯手术即可治愈,术后无需放疗或化疗。
腹部肿物为最常见的症状,2/3患儿以此就诊,也有于体检时偶然发现。肿物位于上腹季肋部一侧,表面光滑,中等硬度,早期稍能移动,迅速增大后,肿物由后向前及中线生长,但很少超越腹中线。其他较常见的症状有腹痛、发热及血尿等。部分病例可有高血压,可能因肾血管受压缺血产生肾素所致,也有人认为肿瘤细胞可以产生肾素。
静脉肾盂造影可了解两侧肾脏情况;超声检查可将实体瘤(肾胚细胞瘤与成神经细胞瘤)与贮有液体的病灶如多囊肾、肾积水等鉴别出来。如疑有转移,可进行肝脏扫描,肺部和骨胳X线摄片。
肾胚细胞瘤分期对决定术后处理及判断预后有重要意义: 第Ⅰ期: 肿瘤局限于肾脏并可全部切除。第Ⅱ期:肿瘤扩展至肾脏周围或局部淋巴结,但可全部切除。第Ⅲ期: 术后遗留有肉眼可见或仅显微镜下能见到的肿瘤残余,但局限于腹部。第Ⅳ期: 有血源性转移。第Ⅴ期:双侧肾胚细胞瘤。
治疗适应症: 第Ⅰ期术后应用更生霉素和长春新碱进行化疗,但不进行放疗; 第Ⅱ期和第Ⅲ期术后除接受化疗外,尚应进行放疗; 第Ⅳ期术后化疗及放疗疗程结束后,若肺脏或肝脏转移不见好转而又有可能全部切除者,应尽量切除; 第Ⅴ期双侧肿瘤应于术前进行化疗,无效时可加用放疗,二三周后开腹探查,根据残留健康肾组织的多少,决定两侧半肾切除或一肾全切和一肾半切,病变广泛者可行双侧肾切除术,然后用人工肾过渡,以后作肾移植。
本病存活率随治疗方法的进步而逐渐提高,1920年单纯手术治疗存活率不足20%; 1920~1957年加用放疗,存活率增加一倍; 1957年加用更生霉素进行化疗而使存活率提高到70%; 最近应用多种药物进行化疗,并延长疗程,已使总存活率达到80~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