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蒲类国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蒲类国汉代国名。王治疏榆谷。原为匈奴右部地,后属车师。汉宣帝神爵二年(前60),汉军破姑师后,以其地分置车师前、后国,蒲类前、后国等共8国。东汉时惟蒲类前国尚存,人口2000余。同时,有移支人人居蒲类。东汉后,蒲类先后为突厥、鲜卑属地。故址在今新疆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巴里坤湖附近。 蒲类国 蒲类国汉西域国名。据《汉书·西域传》,王治天山西疏榆谷。有“口二千三十二”。设“辅国侯、左右将、左右都尉各一人”。据《后汉书·西域传》,民庐帐而居,逐水草,颇知田作。能作弓矢。国出好马。初为匈奴右部地。宣帝神爵二年(前60 ),汉破*姑师,匈奴日逐王降汉,遂分前后蒲类,始属*西域都护。东汉时,仅存蒲类前国。故地在今新疆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 ☚ 西域三十六国 蒲类后国 ☛ 蒲类国 蒲类国汉朝时期西域国家的名称,故地在今新疆巴里坤湖以西,原为匈奴右部之地。西汉末年,蒲类王得罪于匈奴单于,单于大怒,将其部六千余人迁往右部的阿恶地区,另立阿恶国。不愿东迁的人逃亡于山谷之间,后来自成一国。原来是匈奴西边小国;东汉时为车师后部的一个小国。 ☚ 於除鞬 汉敦煌太守裴岑纪功碑 ☛ 蒲类国西域古国名。王治天山西部疏榆谷(今新疆巴里坤湖附近)。西汉武帝(前141—前87年在位)时有户300余,口2000余,兵799。国王之下设辅国侯、左右将、左右都尉各1人。居民“庐帐而居,逐水草,颇知田作”。国产良马、牛羊、骆驼。能作弓矢。本为大国。西汉初属匈奴。后匈奴单于徙蒲类6000余口于匈奴右部阿恶地,号阿恶国。人口贫羸,逃亡山谷间,故为其国。宣帝神爵二年(前60),汉破姑师;匈奴日逐王降汉,遂分其地为前后蒲类国。属西域都护。三国时作蒲陆国,附属车师后部王,隶曹魏。晋至隋时先后为鲜卑、柔然、突厥地。唐治蒲类县,属庭州。 蒲类国本西域国,在今新疆巴里坤海附近。西汉神爵二年(前60年)后属西域都护府。东汉末迄隋先后为鲜卑、突厥属地。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