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肯尼迪回合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肯尼迪回合Kennedy Round

在《关税及贸易总协定》主持下举行的由美国总统肯尼迪发起的多边减税谈判。到1967年6月30日,签署了协议。其主要内容是:第一,关税问题。妥协的结果是把各自要保护的商品列入清单,不承担减税任务,但在工业制成品方面约有6万种,平均减税35%,约3万种,减税超过50%;工业制成品的贸易额约占美国和西欧6国1964年进出口总额的70% ;减税从1968年1月开始,分五个阶段进行,至1972年1月1日全部完成。第二,农产品问题。妥协的结果是只降低某些农产品的税率,贸易额约为20亿美元。第三,非关税壁垒问题。妥协的结果是美国允许废除美国售价标准,欧洲共同市场修改了国内征收汽车税的方法,并通过了第一个反倾销协议。第四,发展中国家问题。谈判的结果是发展中国家可以分享各项关税的减让,而无须自己作出相应的减让,但由于关税减让是针对工业制成品的,所以,实际的受益者是发达的工业因而不是发展中国家。

肯尼迪回合Kennedy Round

关税与贸易总协定主持的第六轮多边贸易谈判。美国国会1962年通过的 “贸易扩展法案”授权总统就削减关税进行多边贸易谈判。在当时的美国总统肯尼迪的积极倡议下,关贸总协定于1964年5月至1967年6月在日内瓦主持了这轮谈判,故称这轮谈判为肯尼迪回合。共有51个国家参加。谈判达成三万多项产品的关税减让。并首次在关贸总协定中涉及非关税壁垒的谈判,制定了反倾销法典。参见“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肯尼迪回合

1964年5月至7月美国与欧洲经济共同体就互减关税而进行的谈判。因根据美国总统约翰·肯尼迪建议举行,故名。

肯尼迪回合

肯尼迪回合

1964年5月至1967年7月,美国与欧洲经济共同体国家在《关税及贸易总协定》范围内,就互相减让关税所进行的谈判过程。由于这次谈判是由美国总统肯尼迪发起的,因此也叫肯尼迪回合。1962年10月,美国国会通过《扩大贸易法》,授予总统以更大的权力,以便在贸易谈判中增强讨价还价的能力。同年,肯尼迪向欧洲经济共同体六国以及参加《关税及贸易总协定》的其他一些国家提出再度举行削减关税的谈判,企图以互减关税来突破共同体和其他西方国家的关税限制。谈判从1964年5月正式开始,在削减关税问题上,美国提出了有关国家各减让关税50%建议。由于美国关税水平高于西欧各国,因此西欧各国认为如果各减让关税50%,则美国关税仍然高于西欧,不利于西欧各国产品向美国输出。因而针对美国建议,提出了一项“削平”方案,即高关税国家多减,低关税国家少减,以缩小双方的关税差距。谈判历时三年,直到1967年7月谈判各国才达成协议,同意从1968年起的5年内美国工业品关税的平均税率降到11.2%,比原来减少37%,西欧各国则平均减少关税35%。与此同时,双方又把许多竞争激烈的商品,列入不受减税协议约束的“例外清单”,不承担减税义务。由于共同体成员国的拒绝,有关农产品贸易问题未能举行谈判。

☚ 非洲铁路联盟   肯尼科特公司 ☛

肯尼迪回合Kennedy Round

1964年5月至1967年5月在日内瓦举行的关贸总协定第6次多边关税减让谈判。有54个国家参加。谈判主要在美国与欧洲共同市场6国间进行。这场谈判是由美国总统肯尼迪发起的,故称。谈判结果是美国平均关税率降为11.2%,比原来减少37%;欧洲共同体6国的平均关税率降为7.6%,比原来减少35%。从1968年1月1日起分期实行,到1972年1月1日完成。双方同时提出一系列不受减税协议约束的“例外清单”。在农产品贸易问题上,谈判进展甚微。这次谈判提出过去未曾涉及的非关税壁垒问题和发展中国家问题,但进展都不大。

肯尼迪回合

关税与贸易总协定(以下简称“关贸总协定”)组织举行的第六轮多边贸易谈判。1962年,美国国会通过《贸易扩张法案》,授权总统进行大幅度降低关税的对外谈判。当时的美国总统肯尼迪(Kennedy, John Fitzgerald,1917—1963)为了与欧洲经济共同体协商两地之间关税的减免,向关贸总协定建议召开贸易谈判会议。此次会议于1964年5月至1967年6月在瑞士日内瓦举行,共有54个国家和地区参加。由于这一轮谈判是由肯尼迪提议召开的,所以称为“肯尼迪回合”。与以往各轮谈判相比,“肯尼迪回合”谈判有以下几个新发展:(1) 提出了全面减税的要求。采取一揽子削减关税的办法,而不是像过去那样对商品关税一项一项地进行削减。这次谈判使工业品的进口关税平均水平下降了35%,涉及贸易额400亿美元。(2)首次包括了非关税壁垒的内容。针对越来越严重的倾销行为和纠纷,这一回合谈判制定了有关反倾销的协定,即《关于实施关贸总协定第6条的协定》,规定了倾销的定义,允许缔约方对倾销商品征收数量不超过倾销差额的反倾销税。(3) 首开了允许“中央计划经济国家”参加关贸总协定多边贸易谈判的先例。当时的波兰在经过多年的申请后,于1966年12月被接纳为关贸总协定的正式成员。波兰为此承担了每年从全体缔约方增加进口不低于7%的义务。(4) 在关贸总协定中新增了以“贸易和发展”为题的有关发展中国家待遇的第四部分内容。它标志着关贸总协定承认了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在国际贸易中应适用不同的待遇。

肯尼迪回合

肯尼迪回合Kennedy Round

1964年5月~1967年6月[关税与贸易总协定]在日内瓦举行的第六次多边贸易谈判。此次谈判是根据当时美国总统肯尼迪的建议举行的,故称。谈判的参加者有美国、西欧共同市场6国和其他一些总协定的缔约国,共54国。谈判的主要对手是美国与西欧共同体国家。1962年“狄龙回合”后,美国国内通过[扩大贸易法]取代1934年制订的[互惠贸易法],并授予总统可削减关税50~100%的权力,但要求西欧共同体6国作出相应保证,如在保证美国同类商品进入西欧共同市场的前提下,美国才对来自共同体的农产品减免关税。谈判中,美国提出双方互减关税50%。西欧6国则主张高税多减,低税少减;美国的税率高于西欧6国,应该多减。经过三年的谈判,最后达成对工业品关税互减35%。减税工作分五期进行,到1972年1月1完成。互减后,西欧6国的平均进口税为7.6%,美国为11.2%,仍高于西欧。

☚ 狄龙回合   东京回合 ☛
肯尼迪回合

肯尼迪回合Kennedy Round

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第六轮谈判。1964年5月至1967年6月在瑞士日内瓦举行,是当时的美国总统肯尼迪(J.F.Kennedy)根据1962年美国的《贸易拓展法》(Trade Expansion Act)提议召开的,故名“肯尼迪回合”。这轮谈判的广泛性和复杂程度超过以往各次,共有54个国家参加。
美国与欧洲共同体,作为谈判双方,各持己见,谈判几次濒于破裂,最后才勉强达成协议。(1)关税。美国提出所有工业品关税一律削减50%,欧共体提出“削平”方案,即高关税多减,低关税少减,以消除各国关税差距。最终双方妥协,按关税减让表自律,从1968年1月1日起,每年降低1/5,1972年完成。目标是60000项工业品关税率下降35%;(2)非关税壁垒。谈判第一次提出过去从未涉及的这一领域。美国允诺废除对与其产品相竞争的进口产品如化工产品,按“美国销售价格(American Selling Price)”进行海关估价的歧视政策,欧共体修改征收汽车税的方法。制定了第一个反倾销协议,即关贸总协定第6条的实施细则。21个国家签署了该协议,1968年1月1日失效。(3)农产品问题。由于欧共体的阻挠未达成实质性协议。
这一回合开创了让波兰作为一个“中央计划经济国家”参加关贸总协定多边贸易谈判的先例。另一个显著变化是发展中国家缔约国数量的增加。发展中国家的加入促成关贸总协定的重要修改。增加第四部分“贸易与发展”,承认在经济上有质的区别的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在国际贸易中应当适用不同的待遇。

☚ 狄龙回合   东京回合 ☛

肯尼迪回合

Kennedy-round(肯尼迪于1962年发起的对西欧共同市场之间的谈判,旨在打破6国关税壁垒,以扩大美国出口)

肯尼迪回合Kennedy Round

美国发起的以欧洲经济共同体为主要对手、以互减关税为内容的政府间谈判。始于肯尼迪总统任内,故名。1962年美国通过的《扩大贸易法》授权肯尼迪总统就主要出口产品的减产和免税问题同欧洲国家谈判。翌年谈判在《关税及贸易总协定》规定的范围内于日内瓦开始。前国务卿赫脱及沃尔·迈克尔·布卢门撒尔、罗思(William M. Roth)为美方主要谈判人。目的在于通过相互减税扩大美国对欧洲共同体及其他国家的经济出口。经过3年多的谈判,始达成协议,50多个国家签字,商定从1968年起在5年内通过5次减税,把工业品关税平均减低35%—39%。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7:03: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