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齐齐哈尔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齐齐哈尔地名。别称龙沙,又称鹤城。在黑龙江省西部,嫩江中游左岸。齐齐哈尔是达斡尔语“习齐尔克”的音转,意为边城。齐齐哈尔的前身为卜魁村。卜魁为索伦、达斡尔首领的名字。龙沙,原泛指关外。齐齐哈尔为黑龙江将军衙门驻地,故有龙沙之别称。市区东南的扎龙,栖息水禽二百多种,尤以珍禽丹顶鹤居多,因此被称作“鹤城”。古代是室韦族祖先的活动地区。金属东北路招讨司。元朝隶辽阳行省山北辽东道。明属福余卫。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设齐齐哈尔城防守御。康熙三十七年(1698),裁防守御,墨尔根副都统移此。三十八年(1699),黑龙江将军从墨尔根移此。光绪三十一年(1905),裁副都统。三十三年(1907),黑龙江将军改为行省,齐齐哈尔为省治。1924年设立黑龙江省城市政公所。1928年,市政公所所长改称为市长。1934年为黑龙江省省会。1945年为嫩江省省会。1947年2月为黑嫩省省会。同年9月,复为嫩江省省会。1949年为黑龙江省辖市、黑龙江省省会。1954年黑龙江省省会由齐齐哈尔迁至哈尔滨,齐齐哈尔成为黑龙江省辖市。同年,在齐齐哈尔设嫩江专区,辖嫩江、讷河、林甸、依安、富裕、龙江、甘南、景星、泰来、杜尔伯特等县旗。1958年划归嫩江专署。1960年改由省直辖,原嫩江专区所属的嫩江、依安、克东、富裕、克山、泰来、拜泉、龙江、讷河、甘南、林甸等11县和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划归齐齐哈尔市。1961年划归嫩江专署。1964年改由省直辖。1970年嫩江县划归黑河地区。1984年,11县旗划入。地处松嫩平原西部和大兴安岭东坡。农作物以小麦、玉米、大豆、谷子、马铃薯为主。牧业发达,饲养牛、羊、马等。工业以机械和钢铁工业为主,有电力、化工、轻纺、建材、造纸、食品等。境内有平齐、齐北、滨洲、富嫩铁路和绥满、齐白公路。 齐齐哈尔 齐齐哈尔古时名城。今为黑龙江齐齐哈尔市。清康熙三十年 (1691年) 建城,取嫩江北达呼哩等所居之庄为名,亦称奇察哈哩。三十七年墨尔根副都统移此,次年黑龙江将军移驻于此,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设黑水厅,三十四年置龙江府。其内城原植木为垣,中实以土,周长一千步余,设四座城门。将军府及副都统府皆在内城。光绪十三年改筑砖城。城外有郭,周长十里,设门五座,今存清真寺等古迹。 ☚ 蒲与路城 宁古塔 ☛ 齐齐哈尔 齐齐哈尔Qiqihaer东北地区著名的机械制造中心。在黑龙江省西部,嫩江中游,滨洲、平齐等铁路交会境内。全市设7个区、11个县,总面积为5.1万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4 365平方公里,城区建成面积105平方公里。1988年底市区非农业人口104.05万。有汉、满、蒙、达斡尔、回、朝鲜、鄂温克、锡伯等25个民族。“齐齐哈尔”,达斡尔语意为“边疆”。始建于1691年,清政府为加强边防在卜奎建城,命名齐齐哈尔。1699年,黑龙江将军自嫩江移至此处,齐齐哈尔成为将军衙门所在地。1904年,设黑水厅,后升龙江府。1907年,黑龙江正式建行省,为省会直至1954年。1936年设市。1954年黑龙江省和松江省合并,变为省辖市,并扩大市区包括富拉尔基、齐齐哈尔和昂昂溪三部分。齐齐哈尔是一座以机械工业为主的综合性工业城市和黑龙江省西部的经济、文化中心及交通枢纽。50年代国家先后从外省迁入和扩建了第一机床厂、第二机床厂、车辆厂等大中型企业。不久又在富拉尔基兴建了属于国家156项重点工程的第一重型机器厂、齐齐哈尔钢厂和富拉尔基热电厂。目前齐齐哈尔已初步形成机械、冶金、电力、轻工、化工、纺织、建材、塑料、医药、电子、食品、造纸、制糖、木材加工等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1988年全市工农业总产值达到76.13亿元。齐齐哈尔为嫩江平原物资集散中心。·郊区乳牛饲养业发达。市内有高等学校5所。风景游览点有扎隆自然保护区、龙沙公园、明月岛、卜奎清真寺、万善寺、大乘寺等。 ☚ 哈尔滨 绥芬河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