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冬瘦年féi dōng shòu nián南宋时吴地风俗重视冬至,轻视新年,冬至花费较大,到新年财力不及,故称“肥冬瘦年”。清·翟灏《通俗编·时序·肥冬瘦年》:“《豹隐纪谈》:吴门风俗,多重冬至节,谓曰肥冬瘦年,互送节物。颜侍郎有诗述之。” 肥冬瘦年féi dōnɡ shòu nián指冬至日财力有富余,除夕过年时则财力已尽。宋·金盈之《新编醉翁谈录·京城风俗记》:“都城以寒食、冬至、元旦为三大节。自寒食至冬至,久无节序,故民间多相问遗。至岁除,或财力不及,不复讲此。俗谚有‘肥冬瘦年’之语。” 肥冬瘦年féidōng-shòunián〔并列〕 冬至左右人多相馈遗,到除夕左右,由于财力不够,就不这样了。明·李开先《自咏题扇面兼扇上汉唐四贤画像三首》之二:“肥瘦何分冬与年,养民善政自来贤。” △ 多用于风俗方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