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间隙脓肿
肠间隙脓肿多发生于小肠之间或小肠结肠之间。以横结肠系膜以下较常见,最常见原因为急性腹膜炎,在肠管之间或肠管与腹壁之间发生粘连后,少量脓液积于其间,有的被吸收,有的发展成为肠间隙脓肿,常为多发性。临床表现为全身性感染和腹部局限性积脓,有时腹腔有较多量积脓而炎症体征不显。如近期有腹膜炎病史,全身性感染持续存在,而无膈下或盆腔脓肿,应考虑肠间隙脓肿的诊断(当然这些脓肿也可能同时存在)。腹部局限性隆起、肿块、压痛有助于脓肿的定位,B型超声检查更有助于深位脓肿的诊断。在超声引导下穿刺吸引出脓液即可确诊,并可指导手术治疗。脓液不多的脓肿在抗感染药物、热疗、理疗、针灸、活血化淤中药等治疗下可能吸收。大的脓肿多需要引流排脓。通常有三种排脓方法。
❶重复穿刺吸脓:注入抗生素,或穿刺后置入导管,定时吸脓、冲洗脓腔,注入抗生素,这种方法适用于较浅较小的脓肿;
❷开放性切开引流:适用于位置较深较大脓肿;
❸开腹探查:分开肠粘连排出脓液,用大量盐水彻底冲洗腹腔,最后以抗生素溶液灌洗,适用于多发性肠间隙脓肿形成的初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