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肝胆胰脾的x线解剖和生理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肝胆胰脾的X线解剖和生理

肝胆胰脾的X线解剖和生理

肝脏 肝脏呈楔形,右叶较大,位于背侧,上面与膈肌,前面与腹壁及膈肌相邻,后下方与结肠肝曲、右肾上腺、右肾、十二指肠及胃相邻; 左叶较小位于腹侧,与胃体部小弯侧及下段食管相邻,并位于食管前方。肝内动脉分支、门静脉肝内分支及肝内胆管相互伴行,在肝内均分为左右两大支,右侧一主支再分为前后两分支,然后逐渐分出小支与细小支。左侧多为一主支而直接逐渐分出小支与细小支。肝脏为软组织密度在腹部平片上仅可见肝脏右下角。肝动脉造影的肝实质期表现为肝区的均匀致密影。正常的肝脏图象显示为边缘光滑,密度均匀的影象,其密度比脾、肾及胰腺均较高。正常肝脏吸收系数的范围较大,为+40~+70H单位。在同一肝脏内,吸收系数的变化范围很小,所以肝实质的密度是均匀一致的。门静脉主干和肝门处胆管的主支在某些正常肝脏CT图象上可以见到,表现为密度减低区。周边部分的肝胆管分支除非采用造影剂加强的方法不易见到。否则,只有扩张的肝胆管分支才能在肝脏CT图象上显示。另外,正常肝脏的动、静脉分支也均不能显示。肝脏分泌胆汁,帮助消化脂肪。
胆囊和胆管 胆囊分为底部、体部及颈部。颈部呈螺旋状,其中为螺旋瓣。胆囊的形状、大小及位置因人的体质而异。一般为梨形,容积为50~60ml,长约7~10cm,宽约3~4cm。胆囊壁共分三层,外层为浆膜,内层为粘膜,中间为纤维肌层。胆囊的功能是由粘膜层很快的吸收水和电解质从而避免胆管内压力增高,并使胆囊内的胆汁比在肝内的胆汁浓缩5~10倍,然后将胆汁贮存于胆囊。胆汁中含有胆盐、胆色素和胆固醇。正常胆囊,在服脂肪餐后1/2小时即应收缩,11/2小时后应收缩50%以上。在CT图象上,正常胆囊位于肝脏下缘相当于肝门水平的胆囊凹内,其密度与水相等或稍高于水。胆囊大小和形状在个体中变异很大。CT扫描层次通过胆囊底部时,胆囊呈圆形,但当全部胆囊显示时,呈卵圆形。胆管分为肝内部分和肝外部分,肝内分支主要为右肝胆管和左肝胆管主支,右肝胆管又分为前后两分支,左右肝胆管再逐级分成小支。肝外部份由总肝管、胆囊管及胆总管所组成。总肝管宽约5mm,长约3cm,胆囊管宽约2mm,长约0.7~1.3cm,胆总管宽约4~5mm,长约7~8cm。胆总管行走于肝、十二指肠两层韧带之间,在十二指肠球部后方经过位于胰腺头部和十二指肠之间的沟内与胰腺主导管互相汇合(少数不汇合),然后进入十二指肠降段乳头部。胆总管进入十二指肠处有胆管口括约肌,用以控制胆汁的排泄。在CT图象上,胆总管除非扩张一般不易见到; 即使扩张,如为斜向走行也不易在CT图象上显示。
胰腺 胰腺位于腹膜后,胰体部和尾部位于胃后方,胰头位于十二指肠弯之中。另外,胰颈部介于头部与体部之间的部分,可自胃小弯角切迹处突出; 钩突部位于胰头下方,也位于十二指肠弯之中。内窥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时,可见正常主胰管自开口部至胰尾逐渐变细,轮廓光滑。一般仅有少数分支,在胰尾可见细小的分支(X片-103)。在注射压力不大时,一般造影剂不进入腺泡之中。主胰管自胰头开始其宽径为3mm,逐渐变细,体部约为2mm,尾部为1mm。平均最宽径为3.4±0.1mm。主胰管的长度约为16.2±2.5cm。有时,副胰管可显影。主胰管的正常走行有四种方式: 最常见的是上升型(从开始部至尾部逐渐上升); 其次是水平型(从开始部至尾部基本上呈水平位);再次是“S”型;最少见的为降低型(从开始部至尾部逐渐下降)。正常胆总管在胰腺管造影时测量的最宽径平均为8.6±0.3mm,肝内胆管最宽径平均为3.7±0.1mm。正常胆管轮廓光滑。胆总管与胰管的开口部分有两种类型,较常见的是有一段共同段,经这一段再开口进入十二指肠。这段共同段的长度平均为12.6±4.2mm,最宽径平均为5.0±2.0mm。少见者为胆总管与胰管分别开口进入十二指肠。正常胰管注入造影剂后应在2~3分钟内全部排空,但年老人排空时间可延长到10分钟以上。另外,年老人的主胰管宽度也可增大到3mm以上,个别人可达9mm。胰腺的外分泌有重碳酸盐及酶,能中和胃酸,并使十二指肠与小肠保持碱性。酶可消化碳水化合物、脂肪及蛋白质。正常胰腺在CT图象上为密度均匀一致的宽带状阴影,其吸收系数低于脾。有时,因胰腺有多数充满脂肪的裂隙而使其表现为斑片状或分叶的宽带状阴影。除非发生扩张,正常胰管不能在CT图象上显示。在CT图象上胰头位于下腔静脉及右侧肾脏前方,与十二指肠球部相邻,处于十二指肠弯之中。胰体位于上肠系膜动脉前方。介于头、体之间为颈部。胰腺颈部较为细小,长约2.5cm,在CT图象上位于上肠系膜动脉右侧,不应把这种局部改变误诊为肿瘤。胰尾逐渐变细,位于左肾上极前方斜行向上直达脾门。上肠系膜动脉的部位为胰头与胰体的交界,十二指肠空肠曲的部位为胰体与胰尾的交界。正常胰腺的形状、大小和位置变化很大。正常胰腺的厚度相当于两个体层面(2.6cm)厚,正常胰头宽径最大不得超过同一体层面椎体横径。正常胰体及胰尾宽径不得小于同一体层面椎体横径的1/3,又不得大于横径的2/3。诊断胰腺疾病时,不能仅从大小的改变来判断,大小虽在正常值之内,但从胰头至胰尾有突然的大小变化时也应考虑为异常。另外,胰尾的长短与年龄大小也有关系。
脾脏 脾脏呈卵圆形,位于左上腹部,与胃大弯侧,胰腺尾部,左肾外侧缘和结肠脾曲相邻。脾增大时,可压迫胃大弯形成压迹并使之移位,又可使左肾及结肠脾曲移位。正常脾脏在腹部平片不显影。在CT图象上,脾脏密度也是均匀一致的,其吸收系数低于肝脏,利用CT检查能清晰地显示脾脏的形态和大小。

☚ 肝胆胰脾的X线检查   肝囊肿和包囊虫病 ☛
00007098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2:19: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