肅肅(肃)Sù现行较罕见姓氏。今山西之临汾、运城等地有分布。汉族姓氏。《郑通志·氏族略》收载。其源不一: ❶ 《姓氏考略》据《姓源韵谱》 注云: “八元中之仲堪,谥肃,后世以为氏。” 此以谥号为氏。 ❷又注: “肃慎氏之后。归化中国,改国肃氏。” 肃慎,古族名,商、周时居不减山 (即长白山)北,后臣服于周。 ❸郑樵注云: “旧云周文王之子郕叔之后。以谥为氏。” 《姓氏考略》 注引 《元和姓纂》亦云: “周卿成公肃之后,以谥为氏。”成公肃,当即王子郕叔。 汉代有肃祥。 肅sù❶敬。班固《東都賦》:“人神之和允洽,君臣之序既肅。” ❷莊重,嚴肅。張衡《南都賦》:“章陵鬱以青蔥,清調肅以微微。” ❸峻急,嚴峻。《文選》揚雄《甘泉賦》:“襲琁室與傾宮兮,若登高眇遠,亡國肅乎臨淵。” ❹殺,損。見“肅清”❶。 ❺寒。見“肅清” ❸。 ❻急。蔡邕《釋誨》:“元首寬則望舒脁,侯王肅則月側匿。” 肅“肃”的繁体字。 上一条: 肃 下一条: 肅
肅读音s·u(ˋ),为u韵目,属u—ü韵部。息六切,入,屋韵。同“肃”。 上一条: 肅 下一条: 䃤 肃肅{}三3746形干。中原官话。甘肃甘谷。李恭《陇右方言发微》:「陇右至今形容干(乾)曰~,读若速之上声。」   肅❶進也。《詩經·大雅·桑柔》: “民有肅心,荓云不逮。” 鄭玄箋: “肅,進。”《禮記·曲禮上》: “主人肅客而入。” 鄭玄注: “肅,進也,進客謂道之。” ❷急也。《禮記·月令》: “戮有罪,嚴斷刑,天地始肅,不可以贏。” 鄭玄注: “肅,嚴急之言也。” 《尚書大傳》: “朔而見東方謂之朒,亦謂之側匿,側匿則侯王其肅。” 鄭玄注: “肅,急也。” (《通德堂經解》) 《尚書五行傅》: “朔而月見東方謂之側匿,側匿則侯王其肅。”鄭玄注: “肅,急也。”(《鄭氏佚書》) ❸駿也。《禮記·禮運》:“刑肅而俗敗,則法無常。” 鄭玄注: “肅,駿也。” ❹敬也。《尚書大傳》: “爰用五事,建用王極,長事一曰貌,貌之不恭,是謂不肅。” 鄭玄注: “肅,敬也。” (《通德堂經解》) 《尚書五行傳》: “貌之不恭,是謂不肅。” 鄭玄注: “肅,敬也。” (《鄭氏佚書》) 肅sùC343 肃”的繁体。 肅sùS222 “肃”的繁体。 〖肅〗 粵 suk1〔叔〕普 sù ❶ 恭敬。許慎《說文解字》:「〜,持事振敬也。」左丘明《左傳.僖公二十三年》:「其從者〜而寬,忠而能力。」 ❷ 深深地作揖。《左傳.成公十六年》:「三〜使者而退。」 ❸ 嚴肅。陳壽《三國志.蜀書.諸葛亮傳》:「賞罰〜而號令明。」 ❹收斂,萎縮。《禮記.月令》:「季春行冬令,則寒氣時發,草木皆〜。」 ❺ 肅靜。酈道元《水經注.江水》:「林寒澗〜。」
185.趣談“肅”字肅,金文像手持洞簫形,因簫聲肅穆,借爲嚴肅字。
肅肃, 金文; 篆sù[象形,像手持管簫。(《説文》:“肅,持事振敬也。從聿在 上。戰戰兢兢也。”不確。肅,金文像手執洞簫形,“肅”擬爲“簫”本字。因簫的吹奏聲“莊嚴肅穆”,被借爲“肅”字,後另造“簫”字。肅,恭敬〈肅然起敬〉,嚴肅,肅穆,消除〈肅清,像霜打樹葉,一個不留〉。)] 《詩經·豳風·七月》:“九月肅霜,十月滌場。”(九月蕭索初降霜,十月清掃落葉忙。) [宋] 王安石《桂枝香》:“登臨送目,正故國晚秋,天氣初肅。”(注:故國,指金陵,南朝的舊都,今江蘇南京。天氣初肅,天氣開始轉冷,萬物清肅。) 肅 ☚ ">  聿部 ☛ 肅 (sù)从聿在𣶒上,戰戰兢兢也。 【按】肅,《説文》:“持事振敬也。”恭敬的樣子。 肅 ☚ 衆 瑁 ☛ 0000064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