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聽(听)Tīng现行较罕见姓氏。今北京、山西之阳泉等地有分布。汉族姓氏。《山西人口姓氏大全》收载,初见于 《姓苑》,未详其源。 聽tīng❶以耳感音。王褒《洞簫賦》:“若乃徐聽其曲度兮,廉察其賦歌。” ❷聽任,任憑。班昭《東征賦》:“且從眾而就列兮,聽天命之所歸。” 聽“听”的繁体字。用耳听;听凭;听从;治理。 上一条: 听 下一条: 聼
聽“听”的繁体字。 上一条: 听 下一条: 聼 听聽、聼ㄊㄧㄥtīng二2628①动闻;嗅。⑴冀鲁官话。河北满城〖 〗。你~~这花儿香不?⑵胶辽官话。山东荣成〖 〗。~~今儿的饭是不香?山东牟平〖 〗。你~~花儿是不香?1936年《牟平县志》:「鼻齅曰闻,俗曰~。」⑶吴语。浙江温州〖 〗。②动斥责;不饶恕。晋语。河南汲县〖 〗。我~你哩!‖我可~你!③动等着,等候。粤语。广东广州〖 〗。国家唔不富强就~挨打‖你唔温习功课,考试就~衰倒霉!~一~喇稍候一会儿吧。广东阳江〖 〗。◇ 陈慕洁《广东歌谣》㈠:「宁耐~,~天晴,又遇隔离生日请,逼于无奈顺人情。」④动合拍。吴语。浙江苍南金乡〖 〗。他两个一个讲一个搭,~好显的‖台上唱歌的两个人~不牢。⑤动沾边儿,发生关系。吴语。浙江苍南金乡〖 〗。两头~。⑥动应邀加入;担当。吴语。浙江苍南金乡〖 〗。~会应邀加入一种小型经济互助组织。⑦动试着。闽语。广东揭阳〖 〗。无把握成功呀可以~做看没有把握成功可以试做做看。⑧形多余。江淮官话。江苏东台〖 〗。你菜弄多呃,吃格~下来呃。⑨形匀称。吴语。浙江苍南金乡〖 〗。小媛妹生~小姑娘长相匀称。⑩量计量单位。借自英语tin。吴语。上海〖tߵin34〗。~装‖三~香烟‖四~咖啡。⑪量个。西南官话。贵州清镇〖tߵin13〗。独一~。⑫连和。吴语。江苏江阴〖tߵin53〗。~他说。⑬介被。湘语。湖南长沙〖tߵin45〗。杯子~他打烂哒。   聽听(11次) ❶听从;听信。鮌何~焉《天》敖朕辞而不~《章·抽》 ~谗人之虚辞《章·日》 骤谏君而不~兮《章·悲》夫何茕独而不予~《离》 ❷耳听。~波声之洶洶 ~潮水之相击《章·悲》 ~惝怳而无闻《远》 ~歌譔只《大》 ❸听讼;听断。命咎繇使~直《章·诵》 ~类神只《大》 聽❶平治也。《周禮·天官·小宰》:“以聽官府之六計,弊群吏之治。” 鄭玄注: “聽,平治也。平治官府之計有六事。” 《易通卦驗》: “□南故曰狼相爲聽。”鄭玄注: “聽,猶治也。” (《漢學堂叢書》) ❷謂平察之。《周禮·地官·小司徒》:“鄉師之職,各掌其所治鄉之教而聽其治。” 鄭玄注: “聽,謂平察之。” ❸受行其所徵爲也。《周禮·夏官·都司馬》:“以聽國司馬。” 鄭玄注: “聽者,受行其所徵爲也。” ❹猶“待” 也。《儀禮·特牲饋食禮》: “主人坐,左執角,受祭祭之,祭酒啐酒,進聽嘏。” 鄭玄注: “聽,猶待也。” 《禮記·雜記》: “既葬,大功弔,哭而退,不聽事焉。” 鄭玄注: “聽,猶待也。” ❺謂順教令也。《禮記·祭義》: “教民反古復始,不忘其所由生也,衆之服自此,故聽且速也。” 鄭玄注: “聽,謂順教令也。” ❻猶“慎” 也。《易通卦驗》: “燧人之皇没,虙戲生,本尚芒芒,開矩聽八蒼靈。” 鄭玄注: “聽,猶慎也。” (《漢學堂叢書》) ❼議獄也。《尚書大傳》: “孔子曰: 兹殷罰有倫,今也反是,諸侯不同聽,每君異法。” 鄭玄注: “聽,議獄也。”(《通德堂經解》) ❽議法也。《尚書大傳》:“今也反是,諸侯不同聽,每君異法,聽無有倫,是故知法難也。” 鄭玄注: “聽,議法也。” (《鄭氏佚書》) ❾猶 “審” 也。《尚書大傳》: “聽訟之術,大畧有三。” 鄭玄注: “聽,猶審也。” (《鄭氏佚書》) 古代名物 > 宫室類(上) > 廷署部 > 府署 > 廳 > 聽 聽 tīng 聽tingC2A0 “听”的繁体。 聽tīngT100 “听”的繁体。 〖聽〗 (一)粵 ting1〔他晶切〕/ teng1〔廳〕普 tīng ❶ 聆聽,耳聽。許慎《說文解字》:「〜,聆也。」《論語.顏淵》:「非禮勿視,非禮勿〜。」 ❷ 聽力,見聞。諸葛亮《出師表》:「誠宜開張聖〜。」 ❸ 聽從,接受。韓非《韓非子.五蠹》:「民固驕於愛、〜於威矣。」 ❹ 聽信。司馬遷《史記.屈原賈生列傳》:「懷王竟〜鄭袖,復釋去張儀。」(懷王:指楚懷王。鄭袖:楚懷王的寵妃。) ❺ 治理,處理,有詞語「〜訟」。《論語.顏淵》:「〜訟,吾猶人也,必也使無訟乎!」(審案,我跟別人一樣,都是希望沒有案件!」
(二)粵 ting3〔替性切〕普 tīng 聽憑,聽任。班固《漢書.薛宣朱博傳》:「賣買〜任富吏。」
聽聽,甲骨文作    ,金文作 ,小篆作 。 甲骨文第一字形从人而突出其耳,表示張耳而聽。第二字形增从口,第三、四字形从耳从口,省去人形。第五字形从耳从二“口”。金文沿襲甲骨文三、 四字形, 隸定作 “𦔻”, “聽” 的初文。本指聽的行爲,側重於接受聲音而未必聽見,與 “聞”强調聽到有别,讀《老子》第十四章 “聽之不聞”可知。由聽人説話引申爲聽取、聽信、允許、同意、聽任、治理、審理、商議等義。卜辭或用聽到、治理義,或用作祭名。銘文或用聽到、聽取義,或用作人名。提示: 甲骨文有  字,金文作 ,當即 “廳”的初文。蓋其聲入耳曰 “聽”,引伸爲聽事,即治理政事,故聽政之所曰 “廳”,甲骨文在 “聽”字上增 “宀”作意符,金文以 “广”(yǎn)作意符。“宀” “广” “厂”(hǎn)作爲構形意符表意相同,所以 “廳” 字在古代文獻裏也可以寫成 “广” 字頭或 “厂” 字頭。現在簡化字統一作 “厅”,是把原來的意符兼聲符的 “聽” 换成了純聲符的 “丁”。“廳” 因 “聽” 而孳乳,理固昭然。又,“聽” 字所从之人形或演變作“壬”,金文又或作 ,字形與“聖”字相近,故 “聽” “聖” 二字在相對時段可以表示同一個詞。漢字的形音義貫通流變大致如此,非融通不能會其神妙、得其旨歸。 楚系簡帛讀“聖”爲“聽”,寫作 。秦簡牘文作 , 古隸典型, 皆整合字形, 歸於統一。 參見295.聖字條、 293.聲字條、357.聞字條、339.廷字條。 聽 ☚ 聰 聆 ☛ 聽 (tīng)从耳,从悳,壬聲。 【按】聽,《説文》:“聆也。”段玉裁注:“凡目不能徧而耳所及者云聽。” 聽 ☚ 聖 廷 ☛ 000004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