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聚集度原理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聚集度原理principle of aggregations

关于生物种群在其分布区内个体群的空间分布法则。1949年美国阿利(W. C. Allee)提出此理论,故又称阿利法则(Allee's rule)。种群个体往往以非连续的、或大或小的个体群不均匀分布在其生境内; 这种群体的大小叫聚集度。不同的种群各有自己的聚集方式和程度,以及最适分布密度。聚集度随种类和条件而变化,过疏或过密都可能对种群发生限制作用,有的种则在种群密度小时存活力最高(见图)。
聚集现象和分类 聚集是种群的特性之一。有的是单一种的个体相聚集,有的是多个种混合群聚,有的是不同种聚集在不同的场所,有的种只在某一阶段聚集,而在另一阶段不聚集。扩散分布在自然界是常见的,动物经常定居在或聚集在适宜的场所,而不是在所有空间都有发生。聚集常见的类型有: ❶越冬或越夏聚集;
❷过夜聚集;
❸取食聚集;
❹对适宜的但有限物质的聚集;
❺庇护所生态位上的聚集;
❻部分的或完全的家族聚集。
聚集原因和作用引起聚集的原因是: 物种对局部生境的反应,物种对昼夜或季节变化的反应,物种对食物特殊要求的反应,物种在生殖过程中遗传特性的反应,以及社会性结构的吸引等。聚集可提高种群的存活力,但个体间的竞争增加。在平时两者可能会相互抵消,但在环境不利时聚集可发挥优势作用。聚集的个体死亡率常比单一个体的低,因它们暴露的相对表面积较小,能更好地改变微气候和小生境条件,有利于种群最适增长和存活。



(a)



( b )


阿利法则图示
(a) 在某些种群增长中,种群小时,存活率最高的种群;(b) 种群中等大小时,存活率最高的种群
(仿E. P. Odum,据W. C. Allee 修改)


昆虫的聚集 在野外,昆虫聚集的现象相当普遍。瓢虫、叶甲、蝽类成虫常有越冬聚集; 蚜虫、飞虱、叶蝉、芜菁等有取食聚集; 白蚁、蚂蚁、蜜蜂等有社会性聚集; 多种昆虫有卵块性聚集; 茶毛虫、天幕毛虫等有幼虫取食聚集; 二化螟、甘蓝夜蛾、粘虫、舞毒蛾、稻绿蝽等有幼虫前期聚集; 盾蚧、绵蚧、蜡蚧等有栖所聚集; 枫长镰管蚜有间隙聚集,即在春季营养丰富的新叶上,密集地聚集在一起,平时则个体之间靠触角和足对刺激的反应而保持一定距离。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19:24: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