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聚集度原理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聚集度原理principle of aggregations关于生物种群在其分布区内个体群的空间分布法则。1949年美国阿利(W. C. Allee)提出此理论,故又称阿利法则(Allee's rule)。种群个体往往以非连续的、或大或小的个体群不均匀分布在其生境内; 这种群体的大小叫聚集度。不同的种群各有自己的聚集方式和程度,以及最适分布密度。聚集度随种类和条件而变化,过疏或过密都可能对种群发生限制作用,有的种则在种群密度小时存活力最高(见图)。
昆虫的聚集 在野外,昆虫聚集的现象相当普遍。瓢虫、叶甲、蝽类成虫常有越冬聚集; 蚜虫、飞虱、叶蝉、芜菁等有取食聚集; 白蚁、蚂蚁、蜜蜂等有社会性聚集; 多种昆虫有卵块性聚集; 茶毛虫、天幕毛虫等有幼虫取食聚集; 二化螟、甘蓝夜蛾、粘虫、舞毒蛾、稻绿蝽等有幼虫前期聚集; 盾蚧、绵蚧、蜡蚧等有栖所聚集; 枫长镰管蚜有间隙聚集,即在春季营养丰富的新叶上,密集地聚集在一起,平时则个体之间靠触角和足对刺激的反应而保持一定距离。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