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联绵字产生原因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联绵字产生原因

联绵字产生原因

联绵字的产生大致有如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象形象声造词 原始语音系统的产生是以自身的音形与模仿自然界的音形为天然基础的。人们由听而附声,因视而图貌,形诸文字则写形、象声等联绵字产生,主要抓住人与自然界事物声、形的特点而命名造词。唐刘恂《岭表录异》云: “蛤蚧首如虾蟆,背有细鳞如蚕子,土黄色,身短尾长,多巢于树中,端州古墙内有巢于厅署或楼间者,旦暮则鸣,自呼蛤蚧是也。”《南州异物志》: “交州有果然兽,其名自呼。” “果然”后来写作猓𤡮。 李时珍说: “琅玕, 象其声也。”又引 “苏颂曰: 琅玕枝珂似珊瑚,而上有孔窍,如虫蛀,击之有金石之声。” (《本草纲目(以下简称〈纲目〉)》卷八) “槲𣙙犹觳觫也。 栗子绽悬有颤栗之象,故谓之栗。槲叶摇动,有觳觫之态,故曰觳觫也。” (《纲目》卷三十) “〈枳椇〉 此树多枝而曲,其子亦卷曲,故以名之。”(《纲目》卷三十一) “蠮螉,象其声也。” (《纲目》卷三十九) 蟋蟀声如悉率, 鸠鸣似孚九。 以上是人们摹写自然界的音形而造的联绵字。摹写自身的音形而造的联绵字,属于声音的有喃喃、噫噫、啾啾、吚哑、呜呼、呀呷、噫嘻、呴嘘、歔欷、吃吃、哈哈等; 属于形态的有龙钟、蹒跚、绰约、从容、矇眬、嫋娜、振振、淋淋、亭亭等。
2.语言的发展变化 由于客观事物的发展,新的概念不断产生,人们必须创造新词以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荀子·正名》: “单足以喻则单,单不足以喻则兼。” 由单音节词向双音节词发展是汉语发展的总趋势。王树楠说: “窃谓古人之文,由一言而联为句,由一句而联为文,而又以单词只字不足以拟诸形容而广其义也,于是联绵字行焉。” (《联绵字典》序) 用单音节词描述事物、表达思想有其一定的局限性; 而新事物新概念又层出不穷,仅用单音节字表示新概念,则文字有造不胜造的趋势,于是人们不得不利用现有文字重新组合以描述新事物新概念。这不仅是为了节省造字,而且利用联绵词描述事物表情达意具有简洁鲜明生动的效果。自古就有双音节联绵词,不过不像后世词量之多。《卜辞通纂·天象》 中所收的第四二六片甲骨文中就有“冒母”二字, “冒母” 即联绵词 “霂” 的前身, 用来指细雨。 古医籍中也有许多联绵词,如《内经》用 “遵循”表示迟疑不前,《金匮要略》用“魁羸”表示关节屈曲不伸,如此等等,联绵字是用双音节或多音节记音标义的符号,在不增加造字的基础上大大地丰富了汉语词汇,促进了语言的发展。
3.语音流变 由于语音的流变可以产生出许多同源异形词,异形而音义相关。语音流变最显著的例子是方言词,有些联绵词实际上是一些方言词。不同地域的人用声音相近的音节指称同一事物, 这主要是由于语音流变的结果。 李时珍说: “珍谓栱及俗称鸡距,蜀人之称桔枸,滇人之称鸡橘子也,巴人之称金钩,广人之称结留子,散见书记者,皆枳椇、鸡距之字方音转异耳。”(《纲目》卷三十一) “蚯蚓, 《尔雅》谓之螼螾, 巴人谓之朐䏰,皆方音之转也”。(《纲目》卷四十二) 陈藏器说: “布谷,鸤鸠也。江东呼为获谷,亦曰郭公,北人名拨谷。” (《本草拾遗》)
“急声为一,慢声为二,”这也是语音流变的结果。例如之(照母) 乎 (鱼部) 为诸 (照母鱼部),蒺 (从母) 藜 (脂部) 为茨 (从母脂部)。以上是双音节的,还有多音节的,如 《左传·襄公三十一年》: “莒人弑其君买朱。”杨伯峻认为 “买朱钮”即密州, 买、 密音近, “朱”急读近于“州”, “州”缓读近于“朱”。 (《春秋左传注》) 三字读二音。《淮南子·主术训》: “赵武灵王贝带而朝, 赵国化之。”汉高诱注: “读若私纰头。”二字读三音。由于联绵字语音有流变,所以古人又叫做“转语”或“语转”。
4.古今异写 有些联绵词实际上是一些古今词,例如:
尺蠖: 《周礼·考工记·弓人》、《马王堆医书·合阴阳》 皆作斥, 《马王堆医书·养生方》作尺汓, 《尔雅·释虫》作蚇蠖, 《方言》卷十一作𧏗蹴, 《一切经音义》引 《纂文》作蝍蹴,《广韵·屋韵》作蝍𧐴, 《文选·王褒洞萧赋》作蚸蠖。
斑鸠: 《庄子·逍遥游》作莺鸠, 崔注作滑雕。 《尔雅·释鸟》作屈鸠,《左传·昭公十七年》作鹘鸠,《诗·小雅·小宛》作鹘雕。 《方言》卷十作鸠, 陆机《诗草木疏》作鸠, 《说文·鸟部》作祝鸠、鹘鸼, 《通俗文》作鸠, 《广雅·释鸟》作鸠, 《嘉祐补注本草》作鹘嘲。
寒号虫: 《礼记·月令》作“曷旦”,《礼记·坊记》引 《逸诗》作盇旦,《吕氏春秋·仲春纪》高诱注作鹖旦,《方言》卷八作旦, 《说文·鸟部》作渴, 《太平御览》引 《说文》作可旦, 枚乘 《七发》及 《淮南子·时则训》作, 《太平御览》引 《广志》作侃旦。 钱绎说: “、 渴、 可、 鹖、 盇、、 侃,并一声之转。” (《方言笺疏》卷八)
螳螂: 《庄子·天地》作螳蜋,《尔雅·释虫》 《武威医简》作蠰, 《说文·虫部》作堂蜋, 《广雅·释虫》作螗蜋。
螵蛸: 《尔雅·释虫》作蜱蛸,《说文·虫部》作蟲蛸,《武威汉代医简》及《马王堆医书·五十二病方》作卑肖。
蛤蚧: 《方言》卷八作蛤解,《日华本草》作蛤蟹,《玉烛宝典》作鸽解。
蚱蜢: 《方言》卷十二作蟅蟒,郭璞注作虴蛨,《说文新附》作虴蜢。
蜉蝣: 《方言》卷十一作蜉䖻, 《论衡·无形》作复育, 《一切经音义》引 《字林》作蝮蜟。
蜘蛛: 《尔雅·释虫》作鼅 , 《方言》卷十一作𧑏蝓, 又作蝳蜍。
蜣螂、蝙蝠。《马王堆医书·五十二病方》作庆良、扁辐。
蜚蠊: 《五十二病方》作非廉。
蚯蚓: 《马王堆医书·养生方》作丘引。
薯蓣: 《山海经·北山经》作。《淮南子·俶真训》: “储与扈治。”高诱注: “署预, 犹耳。” 《武威汉代医简》作署与,《广雅·释草》作署预。唐朝避代宗(李豫)讳改为山药。
萝蔔。《尔雅·释草》作芦萉,《方言》卷三及 《说文 ·艸部》作芦菔,王符 《潜夫论·思贤》作罗服,《广雅·释草》作菈菈, 《唐本草》作莱菔。
薄荷。扬雄 《甘泉赋》作茇葀, 吕忱 《字林》作茇䒷, 南唐陈士良 《食性本草》作菝, 孙思邈 《千金要方》作蕃荷。
乌头: 《神农本草经》: “乌头,一名奚毒。” 《淮南子·主术训》作鸡毒,苏颂 《图经本草》作奚犹,《古今医统大全》作奚独。
商陆: 《马王堆医书·五十二病方》作商牢,《本草经集注》及 《开宝本草》作当陆,《图经本草》作章柳。
枸杞: 《尔雅·释草》作枸𪲛, 陆机 《诗疏》作苦杞。 《政和本草》作枸忌,《本草衍义》作枸棘。
葡萄: 《史记·大宛列传》作蒲陶,《汉书》作蒲萄,唐《新修本草》作陶。
茯苓: 《史记》作伏灵,《五十二病方》作服零,《养生方》作伏菟,又作伏霝。
菖蒲: 《淮南子·说林训》作昌羊,《广雅·释草》作昌阳,《武威汉代医简》作昌蒲。
葶苈: 《说文·艸部》作亭历,《别录》作丁历,《五十二病方》作亭磿。
蒲公英: 《千金要方》作凫公英,苏颂《图经本草》作仆公罂,《庚辛玉册》作鹁鸪英。
腊梨。《外科奇效方》作辣离,《医法指南》作鬎鬁,《事物绀珠》作喇哩。
防风: 《别录》作屏风,《武威汉代医简》及《马王堆医书·五十二病方》作方风,《养生方》作房风。
车前: 《马王堆医书·养生方》作车践, 又作车。
芙蓉: 《汉书·司马迁传》作夫容,《说文·艸部》作芙蕖。
茱萸: 《五十二病方》作树臾,《武威汉代医简》作朱臾。
蕪荑: 《尔雅·释草》作莁荑,《五十二病方》作巫夷。
白敛: 《五十二病方》作白莶,《别录》作白根。
荸荠: 《尔雅·释草》、《后汉书·王莽传》作凫茈。
辛夷: 扬雄 《甘泉赋》及 《五十二病方》作新雉。
萆薢。《养生方》作萆芵,又作萆蒵。
藜芦、苁蓉: 《武威汉代医简》作利卢、从容。
5.外来词语的增加。古人翻译外来词常采取以下几种方式:
(1)音译: 密陀僧(没多僧)、罗勒 (兰香)、阿湿婆 (马)、尼婆罗 (尼泊尔)、末利 (抹厉、抹利、没利、末丽)、迦拘勒(肉豆蔻)、诃黎勒 (诃子)、 朵梯牙 (甘石)、 曼陀罗、 阿虞(阿魏)、 婆罗得 (婆罗勒)、 𦯬目机、 毕拨、 阿勃勒 (波斯皂荚)、频婆 (柰)、摩泽 (没食子)、摩勒、雅片、底野迦、迦阇那、僧加 (狮)、那伽 (龙)、桑门 (沙门)、浮屠 (浮图、佛佗、没驮、勃驮、佛)、菩提、菩萨、阿鼻、兜率 (兜术、都史多、睹史多)、菴罗、落迦、天竺、新罗、暹罗、沙鹿、海牙、帕提亚 (波斯)、大食、回鹘、大秦、安息、婆律、单于、突厥、大月氏 (zhī支)。
(2) 音译附加类名: 菠菜 (原产尼泊尔)、波斯枣、波斯皂荚 (婆罗门皂荚)、杜鲁香 (乳香)、没药、苏合香、檀香、密香(没香)、波罗密、兜纳香、安息香、婆律香 (羯婆罗香)、兜娄婆香 (藿香)、胡椒、毗陵茄子 (毕澄茄)、笃耨香、苏方木 (苏木)、腽肭兽。
(3) 增添义符提示词义: 芫荽、茉莉、枇杷、葡萄、苜蓿、玛瑙、 莳萝、 芦荟、荜茇、 菠䔖、 瑠璃、 璖、 琥珀、 珊瑚、 莴苣、袈裟。
第3~第5项是联绵词产生形变的根本原因。

☚ 第一节 联绵字概说   联绵字分类 ☛
00000160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23: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