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珠快书
曲艺曲种。相传由岔曲中的数岔曲调衍变而成。成书于清乾隆六十年(1795)的《霓裳续谱》已收有数岔曲词。作于同治年间的子弟书《郭栋》也有“又不是真讲气力高显臣的快书”语。有人据以认为,联珠快书当产生于嘉庆年间,至同治时已相当成熟。它流行于北京、天津和河北部分地区。早期曲本为代言体,演出取彩唱和拆唱形式。至清末改为一人说唱,以唱为主,间以说白,但仍注重表演角色,在叙事体中穿插模拟人物的代言体。演员自弹三弦自唱,曲调由注头、春云板、流水板、联珠调等板式组成。传统曲目多取材于古典小说,有《草船借箭》、《武松打虎》、《闹天宫》、《淤泥河》等,均为短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