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鼻喉科病理疗
为提高耳鼻喉科疾病的治疗效果,综合应用理疗是必要的。理疗所起的多方面的治疗作用,不仅可提高药物等疗法的效果,而且可以弥补药物等疗法的不足。在长期的临床实践和理论探讨的基础上,我国已积累了较丰富的耳鼻喉科疾病的理疗临床经验。在应用物理疗法时,需根据疾病的性质、发展阶段和患者全身状况选择具体的理疗因子、作用方式和剂量;由于耳鼻喉器官的解剖学特征,在进行耳鼻喉科疾病的理疗时操作技术有一定的特点,应予掌握;在面、颈部做理疗时,剂量不宜大,疗程不宜长,以免引起中枢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等全身性的不良反应。
耳廓软骨膜炎 浆液性、外伤性或化脓性耳廓软骨膜炎皆可用紫外线疗法,自3~4个生物剂量开始局部照射,治疗化脓性者照射剂量应加大,隔日照射一次;若炎症较重时,可综合应用无热量超短波疗法;局限性浆液性耳廓软骨膜炎可用静磁场疗法,将磁场强度为1000Gs左右的磁片两块,分别贴于耳廓病变部位的前后面,异名极相对,并用胶布固定,至浆液完全吸收及局部压痛消失后取下。
外耳湿疹 急性外耳湿疹可用局部蓝光照射,每日1~2次,或氦氖激光扩束照射,扩束后的激光功率密度为1~2mW/cm2,每次照射3~5分钟,每日1~2次;继发感染时用局部无热量或微热量超短波疗法,若感染不易控制,可并用局部短波紫外线照射,自6~8个生物剂量开始,每日或隔日1次,共4次。慢性外耳湿疹用紫外线照射病变区,开始用2~3个生物剂量,隔日照射1次,也可用二氧化碳激光扩束照射,温热量,10分钟,每日一次。以上疗法都有止痒和促进吸收的作用; 为软化病变部位增厚的皮肤,可用蜡疗或红外线照射。
外耳道炎 急性外耳道炎早期用无热量超短波疗法或小剂量微波疗法。可并用紫外线照射,照射前应将外耳道内的分泌物清洗干净,开始用4~6个生物剂量,隔日照射一次; 也可用氦氖激光疗法,经光导纤维照射病变部位,每日一次,有良好的消炎止痛作用。慢性外耳道炎也可综合应用超短波和紫外线疗法,但剂量需较治疗急性者增大。
外耳道疖肿 本病早期的处理与外耳道炎相同。疖肿切开引流后,如无出血即可用微热量超短波疗法;破溃或切开引流后的疖肿,若愈合缓慢并形成慢性炎症过程者,可综合应用超短波和紫外线治疗,以促进炎症消散和组织修复。此外,氦氖激光局部照射也有加速组织愈合的作用。
中耳炎 化脓性或卡他性中耳炎早期均首选无热量超短波疗法或小剂量微波疗法,同时可配合紫外线经耳道导子照射; 卡他性中耳炎也可用氦氖激光经光导纤维照射法治疗。卡他性中耳炎经久不愈者,可采用直流电考的松或α-糜蛋白酶中耳导入疗法;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先用微热量超短波疗法,待分泌物基本消失后,可改用直流电抗生素或碘离子中耳导入疗法。中耳直流电离子导入疗法的具体操作如下:首先将外耳道清洗干净,病人取侧卧位,患耳在上,将塑料制的绝缘耳镜插入外耳道内,然后从其外口滴入欲导入的药液,使之充满腔内,将金属导线裸露端放入耳镜内并深入药液下约0.5cm,联接有关电极,辅电极面积约50cm2,置于对侧上臂外侧面,电流量2~3mA,15~20分钟,每日或隔日治疗一次。
乳突炎 急性乳突炎或慢性乳突炎急性发作者,均可在乳突部用无热量超短波治疗或小剂量微波治疗; 炎症进入吸收阶段后可将上述治疗剂量加大,以加速痊愈。乳突根治术后,若伤口有大量渗液,采用红外线照射可抑制渗出;伤口伴感染者采用超短波疗法;伤口愈合缓慢者可用氦氖激光局部照射;因慢性炎性刺激而形成肉芽肿者,可用直流电碘离子或锌离子导入疗法。
耳源性眩晕征 针对头晕、恶心、耳鸣等症状,为减轻迷路淋巴水肿,调节植物神经功能,改善局部的微循环,首选超短波疗法,应采用无热量,勿用较大的剂量,以免加重迷路淋巴水肿,导致症状加重;采用光导纤维经外耳道进行氦氖激光照射也有良好的疗效; 病程进入慢性阶段后,可采用微热量超短波疗法,或用放入耳内辐射器的微波疗法。为提高疗效,在局部治疗的同时,可并用领区直流电钙离子或普鲁卡因导入,基于植物神经节段反射原理,可改善迷路的营养和功能。迷路发生感染性炎症时,可采用直流电抗生素导入疗法(操作方法见中耳炎)。鼻疖 本病早期可采用无热量超短波疗法,病变区氦氖激光照射或中等剂量的紫外线照射;若疖肿反复发作,可采用直流电抗生素导入,并配合面部或全身亚红斑量紫外线照射,以增强免疫功能,防止复发。
鼻前庭炎 采用超短波或微波疗法,有明显的消炎止痛作用;若有鼻粘膜溃疡形成,可用氦氖激光经光导纤维照射患部,每日一次,或用紫外线经鼻腔导子照射,隔日一次,可加速溃疡的愈合。
急性鼻炎 首选鼻粘膜紫外线照射,自3~5个粘膜生物剂量开始,隔日照射一次,可用水冷式紫外线灯经鼻腔导子直接照射,若用一般紫外线灯治疗,患者取仰卧位,枕头置于颈后及上背部,头后仰,遮盖面部,暴露两侧鼻孔,紫外线灯垂直对向鼻孔照射,剂量同前,然后再暴露全面部照射1/2个生物剂量。此外也可用超短波疗法或微波经鼻腔内辐射器照射治疗。
慢性鼻炎 采用微热量超短波疗法、氦氖激光经光导纤维鼻腔内照射、空气阴离子吸入等均可。但对久治不愈者,常需多种疗法交替应用。各疗法的疗程间隔2~4周。慢性鼻炎患者常伴有鼻甲肥大,在其早期可采用直流电锌或碘离子导入疗法(操作方法见萎缩性鼻炎)。重度鼻甲肥大时,可采用冷冻疗法或二氧化碳激光烧灼疗法。
过敏性鼻炎 为减轻鼻粘膜水肿,改善血管舒缩功能及脱敏,可采用空气阴离子吸入疗法、氦氖激光经光导纤维照射鼻粘膜和穴位、鼻粘膜直流电药物导入疗法,常用药物有氯化钙、苯海拉明、考的松、盐酸异丙嗪、普鲁卡因等。此外,穴位低频脉冲电刺激具有一定的疗效,用点状电极(阴极)刺激迎香穴,辅电极握于患者手中,电流强度依患者耐受的程度而定,每穴刺激两分钟,休息一分钟,如此重复两遍,每日治疗1~2次。本病的疗效多不巩固,为改善机体的反应性,提高疗效,宜配合全身紫外线照射、领区直流电钙离子导入、超短波颈交感神经节反射疗法等。上述各种疗法效果不明显时可试用冷冻疗法。萎缩性鼻炎 为加强鼻粘膜的物质代谢,改善组织营养和微循环,消炎等,可用鼻粘膜直流电锌离子、碘离子或链霉素导入。操作方法: 先清除患者鼻腔分泌物或痂膜,然后取仰卧位,用镊子将浸有药液的棉条慢慢塞入鼻腔内,并使其与鼻粘膜紧密接触,但不可填塞过紧。棉条的末端留在鼻孔外约2~3cm,其下垫一绝缘橡皮布,其上固定铅板电极。根据导入药物离子的极性与相应的机器输出端相联接。辅电极约50cm2,置于颈后或上臂外侧面,电流量2~4mA,作用10~15分钟,每日一次。此外还可用氦氖激光经光导纤维进行鼻腔内照射治疗、鼻腔内二氧化碳激光扩束照射、空气阴离子吸入、微波疗法等。当伴有明显的炎症时,首选超短波疗法;当有粘膜糜烂时,可用中等剂量的紫外线照射或氦氖激光照射。
鼻窦炎 急性期首选无热量超短波疗法或小剂量的微波疗法;超短波治疗筛窦炎时,采用斜对置法,即一个直径约4cm的电极置于鼻根部,另一直径约8cm的电极置于枕部;本病在急性期常伴有较重的头痛,局部达松伐电疗法(采用较强的刺激!)有明显的止痛作用;上颌窦炎进行置换疗法或上颌窦穿刺术后,常向窦内注入抗生素溶液,此时可配合进行直流电抗生素导入疗法,即在鼻窦区皮肤用直流电导入所灌注的药物,不仅可增加局部药物浓度,而且可使窦内药物深达窦壁组织。慢性鼻窦炎常采用综合性的物理疗法,以提高疗效,如采用微波疗法或超短波疗法,同时配合直流电抗菌素导入。
扁桃体炎 急性期可用无热量超短波疗法,即将两个直径8cm的电极,分别置于两侧下颌角前下部,空气间隙各2cm;紫外线经咽腔导子照射扁桃体,自4~5个粘膜生物剂量开始; 氮分子激光或氦氖激光照射都有较明显的消炎止痛作用。慢性扁桃体炎可用紫外线疗法、两侧下颌角前下部直流电抗生素导入疗法、微波疗法、超声疗法、氮分子激光照射等。为提高疗效,上述疗法可合理的综合应用或交替应用。
咽炎 急性期可用无热量超短波疗法,紫外线经咽喉导子照射咽部,自3~4个粘膜生物剂量开始,抗生素溶液超声雾化吸入,氮分子激光照射或氦氖激光照射;慢性咽炎可用紫外线疗法、微波疗法、微热量超短波疗法。
喉炎 急性期可用无热量超短波疗法、抗生素溶液超声雾化吸入;慢性喉炎可用直流电碘离子导入疗法、等幅中频正弦电疗法、超声疗法、短波疗法或微波疗法,为提高疗效,以上疗法可合理的综合应用。
声带小结 在早期当声带有轻度水肿充血时,可用微热量超短波疗法;水肿和充血消退后,为促进增生的纤维组织或机化的组织消散或抑制其发展,可用直流电透明质酸酶或碘离子导入、等幅中频正弦电疗法、超声疗法。喉返神经麻痹 多为颈部手术损伤或组织水肿压迫喉返神经所致。为消除水肿,改善神经组织的营养,早期可用超短波疗法或微波疗法,约两周后可改用直流电碘离子导入疗法或等幅中频正弦电疗法; 病程已久的患者也可用间动电(密波、疏密波)疗法或节律性感应电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