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针麻醉auriculo-acupuncture anesthe-sia按照不同手术要求在耳廓选取特定穴位进行一定的刺激,使受术动物的痛阈显著提高,而能在清醒状态下安静地接受外科手术的一种麻醉方法。它是在耳针疗法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针刺麻醉方法之一。中国传统医学文献中有“耳者宗脉之所聚也”和“十二经脉皆上络于耳”等论述,说明古代医家早已认识到耳廓和全身有密切的联系。现代研究表明,耳部的神经与脑干网状结构有广泛而密切的联系。刺激耳部各特定部位,可影响身体相应器官的机能。同时, 根据人医临床的治疗经验,身体各个部分在耳廓上均有相应的代表点,即所谓耳穴。兽医界过去对家畜的耳针和耳穴缺乏系统研究, 20世纪60年代才开展这方面的探讨, 初步确定了部分耳穴。 耳针麻醉的穴位选配, 可采用基本穴位和配穴两部分组合成穴位配方。基本穴位是具有管理全身各部位之功能的耳穴, 主要有神门穴和交感穴两个, 是全身各科手术都取用的穴位。此外, 根据脏腑学说关于“肺主一身之皮毛”的论述,大部分需切开皮肤的手术,均选用肺穴。在耳针麻醉穴位处方中, 可同时选用这些穴位, 也可酌情选取其中1~2个作为主穴。配穴是选用手术切口部位及其所涉及的脏腑在耳廓上的相应穴位, 如剖腹产手术配“腹”和“子宫”等穴。 耳针麻醉的穴位刺激方法,目前已采用的有捻针、电针和水针三种, 分别与体针麻醉的捻针麻醉、电针麻醉和水针麻醉的操作方法相同。 耳针麻醉针刺麻醉之一。是在耳针疗法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针刺麻醉方法。即按针麻要求在耳穴上针刺以进行手术。现被广泛应用于各种使用针麻的外科手术,尤以颅脑、五官、颈、胸部手术为宜。通常按心藏神,肺主皮毛的藏象学说选取耳部神门穴、肺穴为各种手术的基本穴;按手术部位选取耳部相应刺激点,如胃切除选胃穴,脾切除选脾穴等等。并配合现代医学生理病理学知识选穴,如胸腹部手术常选取有调节自主神经功能的交感穴等等。操作时采用捻转法,频率为每分钟180~300次;如用电麻仪以双相尖波电脉冲为宜,频率一般亦为每分钟180~300次。刺激强度以病人能耐受为度。 耳针麻醉ěrzhēnmázuì用针刺耳廓特定穴位达到镇痛效果以进行手术的方法。临床较为常用。手术时, 除取神门和肺穴作为各种手术的基本用穴外, 还根据手术部位和有关脏腑器官选取相应穴位。参见耳针疗法及针刺麻醉条。 耳针麻醉ěr zhēn má zuìauricular acupuncture anesthesi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