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耳针疗法 |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
释义 | 耳针疗法auriculo-acupuncture therapy用针或其他方法刺激耳针穴位以诊治疾病的方法。耳廓与畜体各部有内在联系, 身体各部位在耳廓上有相应的代表点——耳针穴位。当畜体患病时, 在相应点会出现一定反应(敏感点)。运用压痛法或皮肤电阻探查等方法检测这些敏感点, 可辅助诊断某些疾病; 运用针刺、按摩或敷药刺激这些敏感点, 可治疗某些疾病,还可用于耳针麻醉。 马外耳廓结构及针灸穴位 马(骡)耳针穴位 常用的有:❶群慧:后耳褶前缘,距耳尖约10厘米处。 ❷交感:中耳褶上端终止处向下2厘米处。 ❸神门:褶间沟内,总耳褶分叉上方1厘米处。 ❹肾:总耳褶分叉处前方0.6厘米处。 ❺腹:总耳褶上三分之一与中三分之一交点处前缘。 ❻胸:总耳褶中三分之一与下三分之一交点处。 ❼三焦:耳甲腔外侧窝纵轴线上三分之一与中三分之一交点处。 ❽肺(1):内耳缘脚下三分之一与中三分之一交点向前耳褶引水平线,此线中点处。 ❾肺(2):前耳褶下端前缘。 ❿枕:屏间切迹下3.5厘米、前2厘米处。(11)小肠:从内耳缘脚与耳屏间的凹陷处(屏间切迹)向中耳褶引一垂线,前耳褶与中耳褶连线中点处。(12)大肠:小肠穴直上方4厘米处。(13)耳钉:耳根前下方凹陷处。(14)大孔:耳钉穴直上方约2.5厘米处。 马耳针一般应用 以一手食指在窝内滑动摸定,拇指在耳背侧固定穴位的对应点,另一手持针在选定穴位上方2~3厘米处斜刺入皮下。边进针边捻转,针尖在皮下组织内沿耳的纵轴向耳根方向刺入,针尖可达选定的点,也可再穿过一些。要求进针则能捻,捻则能进,进则能存,做到轻、稳、快;针应刺透耳软骨,但不透过对面皮肤为度。耳甲腔底部可刺到骨。除了使用圆利针操作外,还可使用水针或电针。经常用以治疗消化、呼吸、泌尿和神经系统疾病。消化道疾病经常用群慧、交感、腹、大肠、小肠、耳钉、大孔等穴;泌尿系统经常用三焦和肾穴;呼吸系统经常用肺(1)、肺(2)和胸等穴;神经系统经常用交感、神门等穴。 耳针治结 对早期结症有一定疗效,对痉挛疝、胃扩张、消化不良性腹痛也有一定作用。通常用耳钉和大孔穴。以8厘米长的粗钢针,或以8厘米长的铁钉代替。针耳钉穴时,以拇指抵至耳根前下方凹陷,食指抵于耳内侧前耳褶和耳前缘的会合处上方约1厘米的凹陷点(约有高粱粒大);然后以另一手持针,从拇指前缘刺入,穿透马耳外、内侧皮肤,注意针尖必须从食指摸到的凹陷点穿出,效果才确实。针后必须留针直至出现疗效时再起针。针刺时尚需注意针刺反应,当针尖从马耳内侧皮肤穿出时,病畜出现摇头摆耳,并伴有咀嚼动作。针刺反应越明显,治疗效果越好。 马耳穴割治应用 以宽针割刺穴位处,然后用刺激性药敷切口内刺激穴位,可起到治疗疾病的作用。如取小肠和大肠两穴,可治疗消化不良。操作时用棉花塞住外耳道,穴位局部剪毛消毒,以宽针或小刀从穴位处向上(下)切开皮肤1.5~2厘米(不切透软骨),将切口向两侧钝性分离约0.5厘米,用手捏少许辣椒粉敷于切口处。为了防止辣椒粉脱落,可用胶布把伤口粘贴住。两耳一共4穴,一次均割治。 猪耳针疗法 猪耳从外观上可分为耳尖、耳垂、前耳褶(第一耳褶)、中耳褶(第二耳褶)、后耳褶(第三耳褶)、半耳轮、耳褶窝、屏间切迹等部位。猪常用耳穴有:❶胃(1):前耳褶的下端,膨大部位。主治消化道疾病,并有降温的作用。 ❷胃(2):在耳褶窝靠屏间切迹的一端。主治消化道疾病。 ❸交感:在中耳褶的中间。有行气活血、调和五脏的作用。 ❹神门:在中耳褶延长线和后耳褶交点的上方。有安神、镇静、止痛的作用。 ❺脾:前耳褶和中耳褶之间, 胃1穴稍上方。有助消化、燥湿、利水作用。 ❻肺: 在胃1穴稍下方, 与脾穴相对。主治呼吸道疾病。 ❼大肠: 位于半耳轮的上端。有止泻作用。主治消化道疾病。 ❽强壮: 在屏间切迹的前方, 半月轮内。有活气血、祛寒、止痛的作用。 ❾脑:在屏间切迹的后方。有祛除风邪的作用。 ❿肾:在中耳褶延长线和后耳褶交点的下方。有强腰肾、利筋骨、止痛、利尿的作用。(11)活肠:在耳廓的背面,与神门穴相对。有活肠利便作用。(12)脑筋(耳上筋):在前耳褶的中三分之一与下三分之一交界处。用圆利针皮下平刺入至耳褶基部。主治感冒。(13)心筋(耳中筋):在中耳褶的中三分之一与下三分之一交界处。用圆利针皮下平刺入至耳褶基部, 或用小宽针剔开。主治歪头(左歪刺右耳, 右歪刺左耳)。 猪耳针的治疗方法 取穴的方法:❶根据病变部位直接针刺相应的穴位。 ❷用探棒在耳廓内侧均力探压或用耳电针探穴仪寻找敏感点, 然后针刺。 ❸辨证取穴。如肺与大肠为表里关系,肺经有病, 必传大肠,故除取肺穴外, 还可加大肠穴。 ❹临证取穴。消化系统疾病, 以脾、胃、大肠等穴为主; 如出现泄泻、肠鸣或大便干燥时, 可加针神门、交感, 并施以不同手法。呼吸系统疾病, 取肺、大肠、脑、强壮等穴。泌尿系统疾病, 取肾、交感、神门、强壮等穴。针刺方法: ❶方向: 一般是向耳垂直刺入, 有一些穴位需斜刺, 如交感等。 ❷深度: 一般刺过软骨, 不穿透对面皮肤。 ❸手法: 右手持针, 刺入后左右捻转; 还可采取强刺激提插法和弱刺激不捻针的手法。 耳针疗法指针刺耳廓特定的穴位,以治疗疾病的方法。耳和经络有密切的关系,《灵枢》有“耳者宗脉之所聚也”的论述,并说“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别气走于耳而为听”。利用针灸刺激耳廓治疗疾病,在《备急千金要方》、《针灸大成》等许多古代文献均有记载,民间亦广为流传,但未形成系统。解放后,广大医务工作者继承发扬祖国医学遗产,吸收国外研究成果,反复实践,不断总结,发展成为一种系统的治疗方法。不仅可予针灸,还可施行电针,注射药物或割治等方法,并可用作针刺麻醉。临床操作时,以耳针 (或短毫针) 对准选定穴位快速刺入,但不可穿透耳壳,捻转数秒钟后留针30~60分钟,其间可运针数次。需较长时间留针,可用皮内针埋置。使用其他方法者,参阅有关各条。本法适应范围很广,凡针刺疗法适应病症均可酌情使用,对疼痛性疾患效果尤佳。为准确选取穴位,有耳穴探测器可供使用。 耳针疗法auriculo-acupuncture系在普通针疗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针疗法。经大量临床观察及实验证实,人体各部、脏器在耳部均有反应点,几乎如整个机体的缩型,施针后也都取得了满意的疗效。施针时先用探测仪探查反应点,然后用0.5~1寸长的毫针在反应点上捻转进针,在有针感后即止。注意严密消毒,针刺时勿穿透耳廓,局部有化脓性炎症、体弱、孕妇勿用此疗法。 耳针疗法指针刺耳廓特定的穴位,以防治疾病的一种方法。耳与人体各部存在着一定的生理联系,是全身经络汇聚之处,《灵枢》有“耳者宗脉之所聚也”的论述。望耳的形态、色泽可以辅助诊断疾病,耳针疗法则可用于治疗多种病证,尤以镇痛效果最为明显,并可用作针刺麻醉。临床操作时,以耳针(或短毫针)对准选定穴位快速刺入,但不可穿透耳壳。若需较长时间留针者,可用皮内针埋置。或在耳穴表面贴敷小颗粒状药物,患者可以不定时地在贴敷处按压以使刺激持续,又称为“压籽法”。还可实行电针、注射药物或割治等方法。 耳针疗法 耳针疗法壮医认为,耳廓与人体各部存在 一种生理的内在联系,在病理上会表现出一定的反应规律。当人体有病时,耳廓相应部位就会出现变色、突起、凹陷、水肿、充血、敏感点、缺损等征象。壮医通过刺激这些部位或某西穴位而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耳针共有十八种方法,常用的有毫针法,压丸法、放血法、药物注射法等四法。临床上常用于治疗麦粒肿、牙痛、神经衰弱,痛经、胃痛等疾病。 ☚ 神针疗法 温刮缚扎刺法 ☛ 耳针疗法ěrzhēnliáofǎ针刺耳廓特定穴位的一种治疗方法。应用时, 将针快速刺入选定的穴位, 捻转数秒钟, 留针30 ~ 60 分钟,其间可运针数次, 亦可行埋针法。本法适应范围很广, 对于疼痛性疾病效果更好。除针刺外, 还可施行小量药物注射、按压、割治等。耳针穴位的治疗适应症, 绝大部分与穴位命名有关。其中包括: 以组织器官或部位命名, 分别治疗该组织、器官或部位的病症。如肛门穴, 可用于治疗肛门瘙痒、肛裂、痔疮、脱肛等症; 趾、踝、跟、膝各穴分别应用于本部的疼痛或功能障碍; 坐骨神经穴用于治疗坐骨神经痛等。按穴位的特定效应或主治病症命名。如过敏点适用于各种过敏性疾患, 平喘穴有镇咳、止喘等作用,降压点可降血压而治疗高血压、血管性头痛等。按耳廓的部位命名, 属少数。如耳尖穴, 位于耳轮上面的尖端处, 该穴放血有退热、消炎、降压、复苏等作用。某些耳穴还常用于针刺麻醉。 耳针疗法 耳针疗法耳针疗法,又名耳穴疗法,是以《灵枢》“耳者,宗脉之所聚”为理论基础,用医针或其它手段刺激耳郭特定部位(耳穴)以防治疾病的一种方法。早在《黄帝内经》中已指出耳郭同全身经络有密切关系。《灵枢·厥病》记载:“耳聋无闻,取耳中。”唐代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则载有“耳中穴”用以治疗黄疸、疫毒等病。明代杨继洲在《针灸大成》一书里又载有: “耳尖两穴,在耳尖上,卷耳取尖上是穴,治眼生翳膜。”清代张振鋆在《厘正按摩要术》中,更明确指出耳郭各部同心、肝、脾、肺、肾的对应关系,并附有耳穴图。建国以后,耳针疗法得到了发展,各地在发掘古代的和流传在民间的耳针经验的同时,参考法国P·No-gier氏的耳穴图,对耳穴进行了筛选和补充,逐步形成具有我国特色的耳针疗法。 常用耳穴图 耳穴的名称、定位和主治
(续表)
(续表)
注: △为耳背穴标记,借以与耳前同名穴区别 耳针治疗时的选穴原则是: (1) 按病变部位选穴: 就是根据病变的部位,在耳郭上选取相应的耳穴。如胃病取胃穴,膝关节痛取膝穴。 (2) 按中医脏腑经络理论选穴: 即以脏腑的生理、病理和经络的表里关系等理论为依据选取有关耳穴。如“肺主皮毛”,皮肤病常选肺穴;因心与小肠相表里,故心悸可选小肠穴等。 (3) 按现代医学知识选穴: 即以现代生理学、病理学为指导选取有关耳穴。如腹痛选下脚端。 (4) 按临床经验选穴: 如目赤肿痛选用耳尖穴; 感冒鼻塞选耳迷根穴等。 这些原则可单独或配合使用。选穴要少而精。一般用同侧,少数取双侧或对侧。 耳针刺激方法,在古代就有毫针针刺、放血、艾灸、按摩、塞药等法。建国后随着耳针疗法的普及,又有了皮内针、压丸、小剂量药物注射、电针、磁疗和激光等用于耳穴的方法。目前应用较多的是耳穴压丸法和毫针刺法。 ❶耳穴压丸法: 是用胶布把小磁珠,绿豆或圆形、光滑的药用植物粒 (如白芥子、王不留行或莱菔子)贴在耳穴上,让病人定期地自行按压刺激。 ❷毫针刺法: 是先对耳穴的皮肤进行常规消毒,然后用左手固定耳郭,右手持经过消毒的26~30号半寸或一寸毫针,对准穴点,快速进针,深度以不透过对侧皮肤为度。针刺时一般较痛,有时亦会出现耳郭局部热胀或痠重等感觉,少数病人此类感觉还可沿经络传导。一般认为有热胀痠重等感觉者疗效较好。通常留针20~30分钟,某些急性炎症、痛证和病程较长的病证也可留针1~2小时或更长时间。在留针期间可间歇捻针以加强刺激,留针时间已到,即可出针。出针后用消毒干棉球压迫针孔。每天或隔天治疗一次,10次为一疗程。急性病可一日数次,症状缓解后再针1~2次即可停止治疗。在操作过程中,要严密消毒,以防感染。耳郭有冻伤或炎症的部位禁针。如见针孔发红,耳郭肿胀,应及时用20%碘酒涂擦,并口服磺胺嘧啶等。有习惯性流产的孕妇不宜针刺。对年老体弱或过度疲劳、过饥过饱、精神紧张而又必须针刺的患者,宜采用卧位以防晕针。留针过程中,如果突然在与原来病证无关的其它部位发生疼痛、痠、胀等不适时,可将针尖略向后退或拔出,这种不适感觉可立即消失。对扭伤及肢体活动障碍的病人,进针后,待耳郭充血发热时,宜嘱病人适当活动肢体或对患部按摩、加灸,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 ☚ 腧穴注射法 头皮针疗法 ☛ 耳针疗法er zhen liao fa【医学】ear-acupuncture therapy 耳针疗法needling of the pinna(/external ear);ear acupuncture 耳针疗法ěr zhēn liáo fǎauricular acupuncture therapy;ear acupuncture therapy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