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衣ěr yī耳套,保暖用。李廓《送振武将军》:金装腰带重,铁缝耳衣寒。 耳衣ěr yī即耳套,保暖用。李廓《送振武将军》:“金装腰带重,铁缝耳衣寒。”铁,一作“锦”。 古代名物 > 冠服類 > 首服部 > 冠帽飾 > 耳衣 耳衣 ěryā 亦稱“煖耳”。一種用於禦寒的耳套。唐代已有,明代爲官吏所用。唐·李廓《送振武將軍》詩:“金裝腰帶重,錦縫耳衣寒。”明·沈德符《野獲編·貂帽腰輿》:“京師冬月,例用貂皮煖耳……大臣自六卿至科道,每朝退見閣,必手摘煖耳藏之。”明·查慎行《人海記》:“每年十一月朔,傳戴煖耳。” 耳衣ěr yī御寒的耳套。李廓《送振武将军》:“金装要带重,锦缝~~寒。” 耳衣ěryī也称“暖耳”“耳套”。耳套。戴在耳朵上御寒的用具。以狐鼠之皮或质地厚实的布帛为之,或中纳絮绵,做成球状,套在耳上以御寒冷。一般多用于男子。元明时期在此基础上稍作改制。通常做成条状。唐李廓《送振武将军》诗:“金装腰带重,绵缝耳衣寒。”明沈德符《万历野获编·貂帽腰舆》:“京师冬月,例用貂皮暖耳……大臣自六卿至科道,每朝退见阁,必手摘暖耳藏之。”清查慎行《人海记》:“每年十一月朔,传戴暖耳。”徐珂《清稗类钞·服饰》:“燕、赵苦寒,朔风凛冽,徒行者两耳如割,非耳衣不可耐。肆中有制成者出售,谓之耳套。盖以棉或缘以皮为之也。” |